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作为国家全过程培养民航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承载着为民航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民航飞行、航空管理、航空维修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民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理学院致力于成为国家和民航事业发展所需高端航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60余载发展征程中,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明理创新、求真务实、交叉融合、服务民航的办学理念,依托学校民航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学院为目标,以推动学生数理基础建设、科研创新与社会应用为核心,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应用相融合,追求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为中国民航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专业为本 强化学科建设
理学院紧密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厚基础,重特色,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民航行业需求,形成了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基础,以数学与大数据为特色的学科体系,设有数学、应用统计、大数据技术与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与行业应用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数学学科专注于服务智慧民航建设,涵盖基础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交叉学科,致力为民航及其他行业提供数学应用和决策支持;应用统计方向聚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满足民航产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航空产业的数据科学发展需求。通过深化“双引擎培养”模式和“多主体协同”机制创新,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型升级,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更多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创新为力 推进教学改革
理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应用相融合的发展思路,追求教、学、研一体化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以创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凝聚精神核心,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为建设目标,大力推动算法模型创新的课堂教学与软件硬件融合的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建有民航大数据与工控网络安全产业学院、民航大数据与安全产业研究院、民航深度学习实验室等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推动学术创新,为民航与高科技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紧密围绕“信创”战略,推动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创新。民航信息深度学习实验室、大数据安全实验室等均已全面采用国产信创产品,全面适配教育领域基础设施、软件平台、硬件终端和高性能科学计算服务,不仅保障了教育领域信息安全,还打造了一个自主可控的科技环境,成为信息与大数据领域信创应用示范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经验,推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自主创新。
实施为策 取得斐然成果
经过持续探索与优化提升,理学院取得了系列成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功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筹学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民航大数据与工控网络安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新增数学、应用统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发表SCI、EI、ISTP论文20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近3年成功引进20余名博士人才,其中1人获四川省特聘教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持续推动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升级。学生培养质量和数量全面提升,学生规模由最初的400余人迅速增长至1000余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奖项3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等重量级、国家级奖励10余项。
面向未来,理学院将紧密围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宏伟蓝图,积极拥抱低空经济、智慧民航等高质量发展浪潮,深化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数学、应用统计、大数据学科等硕士点建设,加强基础课程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端航空人才,服务社会,为推动中国民航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徐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