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集美大学理学院

    创建卓越教学平台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作者:刘小辉 谢加良 裴园园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30日 04版)

      集美大学师范教育源于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村(集美大学前身)理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为传承嘉庚精神,办好师范教育,集美大学开启师范教育的改革征程,推进职前职后一体、校内校外协同、研学训教融创,立足“墨染书院”“苏颂习堂”,建设“九大育人工程”,定期开展各类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职前职后共同发展。

    成立“墨染书院”  培养人文素养

      利用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院与多所中学共建集美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成立“墨染书院”,搭建五育并举“研学训教融创”平台,通过“嘉庚传习营”等活动,弘扬嘉庚精神与诚毅品格。“墨染书院”首期工程设在学生宿舍区,依托两个学院合力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创建校友讲坛,促进道德建设;引进优秀校友进大学课堂,传承教育家精神;引入省市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利用大学内外两个场域,有效促使“大学与中小学、政府(教育局)、中学与小学、优质校与民办校、引领和反思、线上与线下、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课堂教学和课外素养、人才培养和专业成长、师范教育和创新创业、专业素养与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等有效统一。通过总结多年卓越人才培养经验,学校凝练大中小学卓越人才培养厦门经验,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坚持“以优培优”,构建“共享教育”平台,与有关机构专家教师合作开展“一师一优”网络直播,借力网络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建设专业发展共同体。联合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近年来累计开展活动100余场,参加教师10000余人次。

    创建“苏颂习堂”  提升科学素养

      学院与地方教育局、各级科协、厦门盛威人工智能研究院、厦门科技馆、同安科技馆等单位共建“苏颂习堂”,开展“发现数理之美”研学和科学教育活动,播种科学种子,培养数理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苏颂习堂”作为师范生技能提升和创新实践的基地,主要打造技能训练和素养拓展(素养提升)、苏颂研习中心(科技与服务)、培训服务(培养与培训)等工程。学校组建“1349”卓越人才培养平台,结合“墨染书院”“苏颂习堂”等打造文理兼容、情能兼修、素养全面的综合性、创新性优秀教师队伍。举办厦门市数学文化节、数学竞赛、苏颂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利用专业优势服务中小学,建设人工智能和虚拟教育团队、教育大数据和数学建模应用团队。创新“三对一”互动模式,将“勾股容圆”“取长补短”等12部苏颂形象动画和“算术奇境”“解码数织”等30个数理闯关情景融入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乐趣。组织苏颂研学“发现数理之美”活动,服务农村和农民工子女,获福建省志愿者协会大赛银奖。学校通过举办丰富活动,积极服务人才强国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教学平台  优化育人成果

      学校通过“数学建模”(数学应用能力提升)、“培杰国际数学文化节”(文化传习部)、“人工智能与STEAM”(创新创业)等工程建设,提升服务大学与基础教育的能力;构建“数学教育研究所”(合作和研究)、“集大小理”(宣传与交流)等立德树人品牌项目,举办厦门市数学文化节、组建中学数学建模团队、组建课题和创新创业团队、设置人工智能和数学虚拟实验室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创新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构建“U-G-S-G”(高校、政府、中小学、政府)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提升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大学参与服务地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一步扩大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17年,学校荣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集美大学深入总结卓越教师计划培养经验,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带动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职前职后教师的协同发展,助力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真正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

      (刘小辉  谢加良  裴园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