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河南淅川:

    聚集智力资源 带动产业提档升级

    作者:本报记者 丁 艳 本报通讯员 康 帆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30日 02版)

      “淅川人民为守护丹江碧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深受感动!作为服务团专家,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淅川县紧密合作,推动生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日前,在“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修复专家服务团河南淅川行”活动上,被聘为“生态修复专家服务团特邀专家”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饱含深情地说。

      据了解,“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修复专家服务团”项目是人社部遴选确定的2024年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之一。淅川县已4次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

      同时,淅川县还与南阳师院、洛阳美航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批涉及生态修复、创新引智、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将落户淅川。启动仪式后,举行了南水北调水源地湿地保护技术、减振技术、文旅高质量发展、水环境保护知识、林果产业技术知识等5场培训会,专家针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答疑解惑。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缘何频频落户淅川?近年来,淅川县立足水源地绿色发展县情,多措并举引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

      24岁的贾智霖2022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去年通过“政聘企用”人才引进机制入职淅川县减振器公司。

      “可以干自己专业的事,生活有补贴,晋升有渠道,5年后还可以‘双向选择’!”记者在公司见到贾智霖时,她正在电脑上查看公司产品的物流情况。贾智霖说,若不是淅川的温情与诚意,她不会如此坚定地选择这里。

      2023年,淅川县为帮助县域重点企业、重要产业打破人才短缺瓶颈,创新实施“政聘企用”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带编入企”的方式,让引进来的专业人才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运营等专业工作。

      “到企业工作的前3年,每月有1000元的生活补贴,人才公寓、健康体检等各项优惠政策待遇也全部享受。”贾智霖说。前不久,贾智霖的父母从老家来探望她,她用“人才卡”带着父母免费游览了淅川的各大景区。“父母也被贴心照顾,感觉自己真正成为淅川人了。”贾智霖满脸幸福。

      淅川县还积极搭建引才平台,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乡贤座谈会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设科创平台,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在淅人才,还优先推荐参加市、县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两代表一委员”评选。

      “我们为人才量身定制政务办理、安居落户、子女就业、休闲旅游等一揽子特色服务,让大家在淅川安业、安身、安心。”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兵说。

      据悉,目前,淅川县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创新实践基地8家,先后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10名,研究生688人,实现有成果转化的发明专利302项,每年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000余人。

      如今,在淅川,“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日益紧密。据淅川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本贵介绍,淅川县立足水源地绿色发展县情,以汽车零部件、现代中药、新型建材、新材料“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和文旅兴县、乡村振兴等工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工人。同时,结合县域“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丹江鱼宴”“淅川制造”“豫淅电商”“渠首果农”4大技能人才品牌建设。

      近年来,淅川县实现职业技能培训2.5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56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009人,新增学徒制培训260人,累计创建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2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示范性培训基地。

      智力资源的集聚带动了淅川县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完成农业由传统向生态高效转变、工业由冶炼向先进制造转变、服务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

      (本报记者 丁 艳 本报通讯员 康 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