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产教融合更加紧密,科教融汇成果不断涌现,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在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正在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院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构建了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土木工程、管理工程、智能工程5大专业集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万家灯火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训基地、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
产教融合 撬动教育和产业发展新杠杆
学院依托专业技术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方位统筹校企资源,探索构建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岗位技术能力需求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生产方式与教学方式相融合,学校已与企业共营实体公司政策共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共通、共营实体公司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方式共通的“三融三通”的运行机制。
目前,学院与多家企业联合申报打造智慧水利产教融合共同体、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与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大类自动化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与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发展研究院”,持续拓宽合作领域,力求在更多维度上实现教育与产业、教育与科研的深度融合;通过共建共享万家灯火专业化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探索实施“3天在企业2天在学校”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有效解决资本投资、收益分配、招生就业等核心问题,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双证书”行动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为保障“双证书”行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成立党委书记和院长任双组长的“双证书”行动领导小组,下设评价工作组、认定工作组和督导工作组;设立职业技能认定中心,具备83个工种的认定资质,制定“差异诊断”五级技能评价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大赛标准融入学院课程体系,促进“岗课赛证”融通,学院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6项,在2024年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电工赛项中荣获银奖,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截至2024年底,全院累计有9869名学生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取得高级技工证书。
“双师”建设 推动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
学院联手企业共育“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双方互兼互聘、兼职兼薪,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建立院校师资进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研修,参与生产活动,提升实操能力。聘请万家灯火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在校任教,同时该公司聘请学院教师作为企业产品预研员和设计员,组建一支兼职兼薪、功能耦合的校企科研团队。目前,学院有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2名教师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杨正策工作室获评“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助力发展 奏响教育服务最强音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帮扶其他职校。学院作为帮扶赫章县中等职业学校的省内牵头单位,实施“6+N”组团式帮扶措施,选派优秀教师挂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促进该校内涵式发展。学院发挥水利专业优势,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布散、管理难、缺专业人员等问题,先后抽调120名水利水电工程教师参与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积极改善全省农村用水。学院水利工程系荣获“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学院积极开展驻村帮扶,持续选派干部到玉屏县甘龙村、长华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积极作为,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为地方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