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守初心立德树人 勤发展传承有序

    作者:徐利文 万林华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8日 10版)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93年,秉承首任校长经亨颐先生在1908年建校时倡导的“当以陶冶人格为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遵守“勤慎诚恕”的校训,提出了“教育回归本真,教育者回归本我”的现代教育观,薪火赓续,踔厉奋发,谱写时代新篇。

    承前人谋后学 拓学科迎时代

      学科领头,院长承责。学校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育工作。目前25个一级学科中的23个学科,均由各学院院长担任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发展规划、资源协调、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目前杭师大共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5‰。

      分类培养,“双研”助力。学校研究生教育努力深化分类培养内涵,重点布局“双研”计划,启动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计划”,制定研究生高水平成果奖励政策;设立“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和“研究生科研创新推进项目”等专项课题资助,每年约立项500项,鼓励研究生组建团队,针对区域内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双研计划”的有力推进,实现在校研究生科研参与率100%,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每年增长30%以上,其中在2023年教师发表的SCI论文中,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身份的参与率为61.7%。

      追求卓越,师生共进。学校全力推进登峰学科教育学学科建设,围绕“新师范”,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新理念、新形态和新模式;全力推进分子手性与生物医药交叉学科建设,谋求重大技术攻关成果;全力拓展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博士点培育建设带动创新能力提升,形成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如“三研三思”引领下的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化学学科研究生“4I·2A”式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等。

    守初心正师德 强团队树典型

      学校在快速发展中,始终按照“四有导师”的标准,深化教师梯队建设,尤其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浙江省“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育计划,学校强化资源倾斜要素保障,重点做好优秀拔尖人才的精准培养,加强内部各类人才梯队的储备建设。深入实施“博士化工程”,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师从名师”海外研修计划,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和浙江省教育厅的资助项目。

      启动“导师提升与引智计划”。为增强“导师第一责任人”导学成效,学校针对性制定《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提升与引智计划实施办法》,与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外高水平院校、高新企业等开展合作,借助知名教授和工程师的智力资源,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近两年通过“导师提升与引智计划”外聘名校名企导师75名,其中68名为国家级人才、27名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锻造德才兼备经师人师。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求导师做到“立本、立德、立言、立行”,胸怀“正气、才气、锐气”,做学生的“经师、人师”,明悟“为谁教”“怎么教”“教出什么样的人”的核心内涵。

      历经30余年的沉淀,学校已形成一支由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知名学者、教授等组成的高水平、稳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团队)。目前学校共有1396名研究生导师,其中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280人,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6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讲座教授1人。

    扬勤慎树学子 叶蓁蓁万木欣

      注重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学校持续推进“金课程”建设,加大研究生案例库建设力度,积极鼓励教师编写案例材料,现已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入库研究生教学案例18项;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3门;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88项;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9门(在建18门)。专项支持“双师型”课堂建设,年均开设“双师课”66门。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联合培养建设。学校注重发挥企业优势资源,与名企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目前学校建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223个,其中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

      强化数字赋能,实现精准施教育人。学校划拨专项资金,开发基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质量监测和分析平台,构建“学生画像”“导师画像”和“学科画像”数字化研判模型。同时联合中国知网合作开发了“研究生数字化学习平台”,打造集文献阅读、管理、研讨、投稿和论文格式检查等功能的学术“一站式”服务系统。

      如今学校有研究生7000余人。近3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7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245篇;获专利51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900余项(省、国家级一类学科竞赛奖133项,其中一等奖22项)。研究生获文旅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3项,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57项,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研究生专项)75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6项。近3年,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毕业生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外知名高校读博深造人数逐年增长。正如校歌所唱“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未来,学校将继续传承“人格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朝着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全国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徐利文 万林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