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改进文风大家谈】既要“尽精微”,亦需“放眼量”

    作者:邓智团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8日 01版)

      【改进文风大家谈】

      文以载道,言贵有物。从古代先哲的至理名言到现代学人的学术著作,从优美的文学作品到普通的家常对话,语言文字始终肩负着传递真理、抒发情感、启迪思考、文明交流的重任。改进文风,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言之有物,让我们的交流与表达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

      言之有物,既需要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等宏大主题;又要深入基层,关切百姓所急所盼等细微之处,捕捉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人间烟火,正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唐代诗人白居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卖炭翁》中,他细腻描绘了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在《观刈麦》里,他描写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画面,生动展现了农民在烈日下的辛苦付出。把“国之大者”与民生小事紧密结合,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温度有神采。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言之有物之“物”,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这提示着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文章的写作不能局限于一时之景、一事之态。虽然社会热点、时事动态抓人眼球,但倘若写文章仅着眼于当下的现象,文章便会如昙花一现,生发不出长久价值。只有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把目光放长远,才能不畏浮云、披沙拣金。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应用层出不穷,这要求广大研究者敏锐地捕捉变化、研判趋势、拿出对策,引导公众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挑战。

      在文章写作中,我们常常陷入“就事论事”的怪圈。事实上,改文风需要我们把握好历史和现实、整体与部分、全局和一域等关系。言之有物,也需要我们以整体观观照事物,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探寻事物的运行规律,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作者:邓智团,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