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推进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者:王 涛 林海燕 姚晓霞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08版)

      近年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力打造“残健融合 协同共培”党建工作品牌,推进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不同类型特性和不同学段特性双线并轨推进教育教学,在实现课程学段贯通的同时,打通不同残障类别学生的沟通壁垒。为破解类型困境、优化特性定位,学校积极发挥高校引领作用,加强与省域不同学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交流,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多维度出发,注重专业化、特殊化、类型化和适配化的衔接,打造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无障碍”路径。

    强基础  推进教学主体一体联合

      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覆盖省内不同学段的特殊教育院校9所,地区涉及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湖州、嘉兴、丽水等城市。联盟聚焦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评价改革等领域,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形成小、初、高、大学“全阶段”教学覆盖格局,联盟成果惠及残障学生5000余人。

      学校建立特殊职业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例会制度,定期与特殊教育中小学开展教学科研结对共建活动。牵头开展各学段特殊教育思政教师的教学设计展示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制定出台域内首个《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并建成8个特殊教育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3个特殊教育“大思政”特色实践教学基地、1个中小学特殊教育职业体验基地、1个虚拟教研室、1个省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为联盟学校特殊教育思政教师的交流研学构筑坚实基础。

    优功能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为省域特殊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提供全学段互通互享的交流平台,促成《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的出台。联盟学校结合不同学段残障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大思政课”密切配合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按照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设置思政教育内容,使课程内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学校在小学阶段思政课程体系中,注重拓展红色经典书籍盲文转译、无障碍红色电影转译、无障碍职业体验场景开发等特殊教育思政课特色资源和服务功能;在中学阶段打造“专业浸润思政课”专题项目,通过工艺美术品作品“展”、红色数字媒体“创”作、电子商务直播艺术“研”修等形式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在大学阶段创新开设“助残情怀”“生命教育”等公共选修课,形成“文化认同—情怀关注—生命反思”的内省循环模式。

    拓讲台  构建一体化教学方法

      强化“理实融通—行走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中将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堂、馆、村”三位一体的拓展课堂。与浙江省博物馆、国家版本馆、五四宪法纪念馆等场馆协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举办“我在浙特教院看浙博镇馆之宝”博物馆日活动等,大中小各学段参与学生超3000人次。组织肢体残障学生真正“走进”思政,在建设好思政小课堂的同时,积极构建思政大课堂,努力发挥好实践教学大思政的引导作用。

      构建“对话名家—聆语课堂”教学方式。学校开设“博爱大讲堂”,邀请全国及省市专家学者、劳动模范和奥运会(残奥会)冠军与残障学生面对面,打造特殊教育“大思政课”的多彩课堂;开展“赓续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文化”等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实践课一体化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影响“小”学生;开展主题宣讲,为不同学段的听障、视障、肢体障碍学生进行现场辅助讲演,实现跨学段、跨类型的无碍对话。

    重考核  建立一体化评价体系

      学校聚焦学生“行动效能”提升目标,建立不同学段、不同残障类别的“成长画像”。开发“成长档案袋”,将小学段、中学段、大学段全过程评价,教师、学生、朋辈多主体评价,能听懂、能融入、能行动三维度评价,动态监测增值评价等内容全部纳入“质量积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绘制成学生“成长画像”。通过递进式目标设置,引导不同学段、不同残障类别的学生“从理解知识基础层次,到情感融入中级阶段,再到主动行为高级境界”逐级提升。

      学校以“行动效能”递进评价机制为牵引,利用“志愿服务”载体,积极引导残障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促进学生自我价值提升。目前联盟学校已形成覆盖多学段、多类型学生交叉的“有爱无碍”聋人志愿服务队、“学雷锋”盲人志愿服务队、“小青荷”(残健融合)服务队结对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致力深入校园、走进社区、服务居民,传播特殊教育联盟的思政力量。

      (王  涛  林海燕  姚晓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