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建在产业上的“红色引擎”

    ——记河北省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党委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闫丽静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04版)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初冬时节,走进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一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儿营红色文化园映入眼帘。文化园内,仿建的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等建筑,生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足迹。这座红色文化园由村里数十位企业家捐资建设而成,不少游客到这里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

      黄儿营西村不算大,却是全国三大电缆制造基地之一。走进村里的工业产业园,大大小小的线缆企业有200多家。“全村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0多家,超5000万元的有152家。2023年,线缆产业年产值210多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村集体收入6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0万元。”村党委书记宁小五说。

      但在2008年之前,村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自20世纪80年代黄儿营西村兴起电线电缆制造开始,直到2008年,村里大多还是作坊式加工厂。产品低端,缺少核心技术和竞争力。

      黄儿营西村的蝶变,离不开村党委这一“红色引擎”的驱动。

      2008年1月,宁小五担任村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宁小五相继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企业家座谈会,确定了线缆产业集约发展的路子,开启了头雁富、集体富、共同富的“三步曲”。

      通过动员企业投资、银行融资等形式,村里累计筹资3.6亿元,建起了宁联创业辅导基地。先后有80多家小作坊在这里孵化成规模企业,形成了从拔丝、绞丝、电缆辅料制造到电线电缆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生产的60多个系列、400多种规格的电线电缆畅销全国。黄儿营西村还将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我们把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的管理骨干,形成党组织与商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宁小五介绍,村党委先后吸收了26名优秀企业家,他们带领更多企业搞研发、提品质,闯市场,实现“党组织带动一片人,一片人带动全村人”。

      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村党委班子成员总是及时为企业解决困难。亚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是村里的龙头企业。2024年年初,该公司计划更新设备,却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落实。宁小五知道后,积极联系银行为企业寻求低息贷款。“在村党委的帮助下,5000万元贷款仅5个工作日就到账了,为扩能升级提供了保障。”该公司总经理李豪冲说。

      产业强了,村子富了,企业家反哺家乡建设。2008年以来,村两委干部累计捐款9800多万元,商会成员累计捐款6700多万元。为打造美丽宜居环境,黄儿营西村投资上亿元,建起福园社区,90%的农户都搬进了干净舒适的住宅楼;村里投资3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马路、硬化路面、通网通气。如今的黄儿营西村,已经实现了“企业有实力、村庄更和美,村民更幸福”的目标,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等5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闫丽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