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江西一恐龙化石被认定为新物种

    丰富晚白垩世中国东南地区甲龙类物种多样性

    作者:本报记者 王洋 徐鑫雨 通讯员 郑莹莹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0日 08版)

        “兽纹华夏胄龙”生活场景复原图 叶健豪绘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本报南昌11月19日电(记者王洋、徐鑫雨 通讯员郑莹莹)近日,一件在江西省广昌县出土的晚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新物种“兽纹华夏胄龙”。该研究成果由云南大学与江西省博物馆合作完成,发布在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

      1986年,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村民发现一具恐龙化石,该化石标本后被转送至江西省博物馆保存。2023年,江西省博物馆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心合作,对这具化石进行了相关研究。今年4月,研究团队负责人、江西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吴洁提出将其命名为“兽纹华夏胄龙”。“兽纹”和“胄”的灵感来自江西省博物馆内的一件藏品——兽面青铜胄,“华夏”则是指该化石是当时国内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甲龙恐龙化石。“这既有对恐龙个体特征的描述,也蕴含着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吴洁说。

      复原显示,“兽纹华夏胄龙”体长超6米,是我国发现的体形较大的甲龙类化石,生活在距今8400万年至7200万年的晚白垩世,以吃低矮的蕨类、种子、裸子植物的叶片为主。这种恐龙身体粗壮,四肢有力,体表布满甲片,还有甲龙科恐龙的标志性特征——尾锤。“‘兽纹华夏胄龙’为了保护自己,会用甩尾的方式进行攻击,它们的尾部末端长出了骨质尾锤,在强有力的尾部肌肉驱动下,尾锤像铅球一样,能重创对手,可以说,虽然是植食性恐龙,但它会让同时期掠食者忌惮。”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心博士生朱子恒介绍。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兽纹华夏胄龙”隶属甲龙科,具有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如类似于结节龙科的心形前段尾椎、远端尾部的U形后突以及胫骨与距骨未愈合等,这些特征在后期甲龙中已消失不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团队负责人徐星介绍,“兽纹华夏胄龙”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晚白垩世中国东南地区甲龙类的物种多样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