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深入分析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出击、顺势而为、积极改革,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学校与吉安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厂中校”——木林森产业学院,并依托双方优势资源,探索实施“办学投入市场化、校企育人一体化、办学资源产权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四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办学新路径,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探索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提供“吉职元素”。
学校木林森产业学院采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厂中校”办学模式,不独立注册机构、不设独立法人。学院规划用地240亩,可容纳学生3000余名,一期建设占地6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占地18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办学投入市场化 提高企业投入积极性
学校实施办学投入市场化,明晰双方定位,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双方资源,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校方为学院办学主体,企方参与投资,双方依办学需求,负责相应场地、师资、设施设备等投入,并享有相应权利。
通过实施办学投入市场化,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实现产教融合、效益共赢。
校企育人一体化 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学校实施校企育人一体化,合作双方全面对接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推进“2+N”协同育人(“2”即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N”即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引进电子信息细分产业链典型企业入驻学院,围绕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共同开展生产实践教学、共同进行科研创新、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学校通过实施校企育人一体化,实现“多主体”办学,使教师和学生拥有“双重身份”,真正做到校门与厂门“互通”、黑板与图纸“相辉”,实现学校发展与企业升级“同频”。
办学资源产权化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实施办学资源产权化,立足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周边县市工业园,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整合双方投入的优质培训资源,共同争取培训资质和培训项目,对接产业及企业需求,积极拓展社会培训服务渠道,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效益。
学校通过实施办学资源产权化,构建产权结构合理、产权属性明确的合作办学模式,推动形成利益共同体平台效应,持续更新发展,激发多重活力,服务企业所需,提升企业效益,提高产业学院办学效益,共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治理体系现代化 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产业学院“理事会决策、院委会执行”管理运行机制。学院理事会作为产业学院的决策机构,负责产业学院日常运营与管理;院委会受理事会领导并对理事会负责,设置院长、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分别负责教学、学工、行政、财务、后勤,产业学院设有教务办、综合办等多个内设机构。
学校通过实施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独立、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有效保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互动性和广泛参与性,确保产业学院高效率运转,提高育人质效。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积极助力产业发展
学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产业学院“四化”混改办学模式有效满足学生、企业、学校三方核心诉求,实现资源整合、互利共赢目标。学校木林森产业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2600余人,为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2023年进入江西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吉安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产能大幅提升。学校混改办学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被评为2023年度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全市唯一改革案例)。木林森产业学院作为2023年全省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现场会的参观考察点,获得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随着木林森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将持续依托吉安市市域产教联合体,立足木林森公司,服务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辐射全省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助力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将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品牌,真正让企业所需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职业教育改革攻坚提供典型经验。
(作者:曾志珍 张慧 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