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84】湖南:科技加持,历史文化活啦!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 军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15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84】

      “故事感人,服饰精美,科技感十足!”细细品咂《一念·辛追梦》,江西游客刘伟康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一念·辛追梦》是湖南博物院、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共同打造的沉浸式演出,它将马王堆历史与京剧结合,加入现代科技,演绎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侯夫人辛追的亲情、爱情、家国情,推出后一票难求。

      这样的演出,只是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湖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为何这么火?“这跟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密不可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爱武说。

      科技延展了文化的呈现纬度,让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在三湘大地潮涌不息。

      桃江县桃花江竹海景区,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桃花江竹海幻境》正在演出。演出以“文化+科技”的形式,再现屈原与桃江父老乡亲朝夕相处的场景。

      观众提着灯笼,在古装演员的指引下步入“幻境”,发现这里并不是传统的剧场模样——演出利用水月数控装置、裸眼全息影像技术、数字回旋舞台等,让天空、竹海联动,打造了一个360度沉浸式场域。

      “我们用现代科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实现了景在戏中,戏在景里。”总导演李彦说。

      《桃花江竹海幻境》的创作团队成长于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这是湖南的“文创高地”,也是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地。

      “我们引进了华为、爱奇艺等38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涵盖创意、内容制作、储存、播发、交易的数字文化产业链。”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胡珊珊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园区实现规上企业营收2311亿元。

      依靠技术革新、材料创新、设备更新,湖南传统的文化产业正焕发出别样光彩。

      浏阳是著名的烟花产地,依靠科技创新,这里不少企业,正在由过去的“卖产品”变为“卖创意”,走向价值链高端。

      花火剧团创始人黄成,一直将自己的企业定位为一家“文创企业”。

      前不久,剧团在浏阳天空剧院举办了全球首档剧情实景烟花秀——“焰遇·庆余年”,这是浏阳烟花产业与影视文化的首次梦幻联动。

      通过酷炫的烟花技术、精美的舞台设计、声光电与东方美学的完美结合,观众仿佛置身于《庆余年》的剧情之中,特别定制的“十里红妆”烟花盛景,将剧中婚姻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无人机编队绘就的“南庆江山图”,则让人仿佛进入了故事里那波澜壮阔的时代。

      “烟花不再是传统的燃放表演,而成了集科技、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演出!”黄成话里透着兴奋。

      在湖南,传统文化产业与新科技“联姻”已成趋势——醴陵陶瓷融入了新材料、新技术;湘绣用起了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虚拟仿真技术……

      通过持续实施文物数字化工程,湖南让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活”起来。

      位于祁阳市的浯溪碑林,集中保存了唐朝至今书画摩崖石刻505方,是稀有的书法石刻宝库。历经风雨侵蚀,摩崖石刻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有些已无法肉眼辨认。

      “科技让石刻文字‘重见天日’!”浯溪碑林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李武望说,“一块石碑,从八个方位,采集上百张图像;再通过图像叠加、图形渲染等步骤,完成全细节立体成像,就能看清摩崖石刻文字了。”

      浯溪碑林数字化项目的发展路径,也是正在建设的湖南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探索的发展方向。

      这个数据库有什么用呢?看看“数字汉生活”就知道了!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湖南博物院推出了数字文博IP品牌“数字汉生活”——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让观众能“穿汉服”“享汉乐”“食汉宴”“用汉方”“写汉字”“购汉礼”,遥远的马王堆文化,变成了“可体验、可消费”的汉代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 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