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教好外国文学课,需培养学生“三个视野”

    作者:陈广兴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15版)

      外国文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语言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动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三个视野”,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培养学生的中国视野

      我国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应当从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中国视野,使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通过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背景、价值体系以及历史发展过程,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但在学习外国文学时,学生必须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能够从中国视角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与分析。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理性清醒的态度解读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对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倾向进行审视。西方文学中常常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叙述,表现为对西方文化优越性的隐含或直接宣扬。通过批判性阅读,学生可以理解这些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识形态倾向,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认识到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独特性和价值。

      此外,教师可以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适时引入中国文艺理论,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例如,中国传统文艺理论所强调的文以载道、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可以在外国文学分析中发挥作用。通过将中国理论与外国文学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增强对中国文艺理论的认同。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外国文学课程作为外语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责任。跨文化视野的培养不仅意味着学生要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背景,还要求其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交流与理解的能力。通过外国文学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外国文学作品的背景通常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事件、社会发展和文化习俗。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外国文化的特征,并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沟通与理解。教师应当通过详细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的价值内涵,提升其跨文化理解力。例如,在讲授涉及不同社会结构或文化冲突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际视角分析其中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差异,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保持开放态度和批判思维。

      在外国文学课程中,跨文化视野的培养还可以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中的共同主题和价值观进行对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差异。这样的比较分析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还能增强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外国文学课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反映全球性问题的文学作品,帮助其树立全球视野,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包括环境危机、战争冲突等。外国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通过描写这些全球性问题,反映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经历的困境。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解,并思考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应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作品,鼓励学生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思考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共同应对这些问题,促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还要求他们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契合的思想。例如,和平、发展、公平和正义等常常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价值理念,学生可以深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解,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探讨如何通过跨国合作,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作者:陈广兴,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