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杨舒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具体来看,海洋传统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前三季度,我国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1.9%,细分领域和重点船型市场优势不断筑牢,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绿色动力船型研发成果显著,9月初批量推出15万方液氨运输船、2万方氨燃料加注船、8.2万吨氨燃料散货船、2.75万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等多型新研发船型产品,并获得多国船级社认证。在海洋旅游方面,前三季度,全国邮轮母港累计客流量约为14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倍,海洋旅游新动能快速释放。
海洋新兴产业也在加快成长。前三季度,我国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大幅增长,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以海洋油气、海上风电为主的多领域海工装备产品取得新突破。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在山东威海出坞下水,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5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完工交付,填补了重要技术空白;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至诚60”命名交付;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
海洋资源供给方面也呈现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在南海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陵水36-1”,北部湾乌石17-2油田群和23-5油田群、海南“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等相继投产,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9%、8.8%;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9.5%,16.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明阳天成号”开始运行并成功抵御超强台风“摩羯”冲击;我国首座集深远海养殖新品种开发、工业化养殖模式研究及试验观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封闭式舱养系统综合试验平台“渔机1号”在山东荣成海域投入运营,福建泉州首个建设投产的深远海养殖渔场“高正深远海养殖Ⅰ期工程”养殖的大黄鱼开始捕捞上市,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在科技助力海洋产业发展方面,国内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成功下水;山东港口自主研发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正式投用;我国首套内转塔浮筒式单点系泊系统获中国船级社和法国船级社双重原则性批准(AIP)证书,11项技术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国内首套不可上浪型抗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主体全部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实现稳定产氢;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运行时间居世界首位,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1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