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名花珍果异时新

    ——读《花果小品(增订本)》

    作者:曾学文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5日 08版)

        清·邹一桂绘《梨花夜月图》

        资料图片

      【光明书话】  

      我是众多喜爱郑逸梅先生文字的读者中的一员,买过、读过先生不少著作。先生的文章,简短,清新,隽永,而内涵丰富,逸趣横生,使人于轻松愉悦中,打发闲暇,增广见闻。这样的阅读体验,对读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一种熏陶。

      今年夏天,酷暑难耐,忽然收到老同事胡正娟寄来她编辑的一本新书——《花果小品(增订本)》(中华书局出版),为郑逸梅先生旧著新刊,很是惊喜。观书之封面,简洁雅致,典型的“中华风格”。于是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正可谓“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

      郑逸梅先生以熟谙文史掌故、艺坛遗事而知名,除了教书、读书、写作,他也喜欢花木,从欣赏到侍弄,从研究到描画,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他说:“花木能怡情养性,在精神上所起的慰藉作用,也许会超过参茸及维生素C。”《花果小品》主要辑录作者历年所写有关花果的随笔,结集而成。之前曾多次印行,影响甚广。此次再出增订本,有几点可以关注:一,这本书受读者欢迎,属常销书,有市场。二,郑先生有关花木的文章,此前各本收录未全,此次经多方搜集,增加了四十余篇,大为丰富和充实。三,此本又增加了不少花果插图,包括古人书画及新绘画作,精心编辑,以彩色印制,成书“清雅有致”。本书共计收录文章一百五十多篇,近三十万字,涉及各种花卉果蔬一百余种。有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珍稀之琼花,“禅友”栀子,偶见即逝之昙花,柔枝拂水之柳,果中佳品龙眼,易生而味美之桃,等等。有的名花如梅、牡丹、海棠、荷、桂、菊、水仙等,所录不止一篇,而桃、杏与桃花、杏花亦分别成文。该书内容从名称、品类到来源、历史,再到吟咏、逸事,篇幅长短不一,涉猎文史,包罗古今,兼具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堪称花果之百科全书。

      谈诗文。其实,历代文人多有花木之癖,古人生活节奏慢,闲情逸致多,文士官员皆饱读诗书,推崇风雅,更喜欢莳花植果。郑先生博览群书,博闻强识,书中对于诗文札记,信手拈来,融入文中,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史知识,展开广阔的阅读背景。书中选录的古诗佳句极多,如刘禹锡咏桂花:“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罗隐咏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范成大咏芙蓉:“艳粉发妆朝日丽,湿红浮影晚波清。”陆游咏山茶:“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等等。历代论花之专著,近人谈花之文赋,郑逸梅先生所涉甚多,如《群芳谱》《广东新语》《花史》《长物志》《闲情偶寄》等名著及王闿运的《牵牛花赋》、王紫诠之《瀛壖杂志》等,皆有所征引。

      谈掌故。古人故实,今人见闻,皆录之于篇,植物与人物,相映成趣。唐玄宗时,有献牡丹者,值杨贵妃敷面,口脂在手,印于花上,命种植于仙春馆。次年花开,花瓣上有指印,因名一捻红。杜甫居蜀,遍咏诸花,独不涉海棠,后世因此轻之。宋人咏海棠诗,往往皆用此为典。《花史》记载有关鸡冠花之佳话:明代才子解缙陪明成祖在御花园赏花,成祖命其赋鸡冠花诗,解缙随口吟出“鸡冠本是胭脂染”。成祖忽然从袖中拿出一株白色鸡冠花,说这是白的。解缙应声续道:“今日如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机敏如此。

      谈种植。往往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颇可示范。扦种月季法,于谷雨时节,摘取末花之新枝,劈竹管为二,置于管中,并实以山泥,将管合拢,以细绳缚之。早晚浇水,待根生,移栽于地,加以护理即可。种植菊花,有六要二防之法,谓胎养、土宜、扶植、雨旸、修葺、灌溉及防虫、防雀。荔枝,栽种繁殖之法有三:曰实生法,曰接生法,曰驳枝法。无花果,栽培之法,在春分前取三尺长条插润湿土中。种橘之法,春初取核撒地,待长三尺许,始可移栽。夏时灌溉宜勤。

      谈观赏。赏花为雅人深致,然甚有讲究。作者对花有细致之观察,对赏花有独到之见解。《美人蕉》云:“予尝评四时之花,谓:春之花韵雅,夏之花冶艳,秋之花萧疏,冬之花清癯。”花开四季,各有特点。《桃花》曰:“观桃宜于水边,取其映发生姿也;宜于柳畔,取其交辉动目也;宜月夜,取其婷婷弄影也;宜露晨,取其灼灼流采也。”《菊花》:“菊为逸品,枝贵疏而劲直,花贵稀而硕大。”语言优美,意态优雅。

      谈习俗。各地与花果相关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反映时代及地域文化差异。浙中有嫁杏韵事,晚清画家任伯年有《嫁杏图》。又有嫁枣之俗,于元旦举行之。关于竹,其品“虚中洁外,筠色润贞”,相传八月八日为竹醉日,种竹易活。吴俗多忌讳,探望病人,不宜馈赠苹果,因苹果谐音“病故”,为不吉利。吴地又有“立夏见三新”之俗,谓立夏日须列樱桃、青梅和麦,共享于祖先。湖北宜都盛产枇杷,其俗凡嫁女,必以上好枇杷馈赠女婿家,谓之送夏,且寓多子之意。《二十四番花信谈》《花朝》等篇,专门介绍古代花信、花朝等体现古人智慧与风雅的花事节日习俗。

      梅花以其高洁孤傲而深受文人士大夫钟爱,郑逸梅自称“生性喜梅”,书中既有专文介绍梅花,又有《可园探梅记》《古梅欣赏记》几篇赏梅游记,可谓对梅情有独钟矣。开篇《梅花》一文,显然是作者精心结撰之作。从梅之开放时节、种植方法、习性品格,到产梅之地、咏梅之诗、嗜梅之人等,蔚为大观。其中称:“梅性高野,宜山隈,宜篱角,宜小桥溪畔,宜松竹丛中。若置诸金屋玉堂,便非梅花知己。”又论曰:“梅之瘦似山泽臞,梅之艳似汉宫人,梅之高似遁世士,梅之清似天仙子。”可谓嗜梅、知梅者。

      (作者:曾学文,系广陵书社原社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