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记】
身背双肩包,手拎大水壶,草帽下的额头汗涔涔的……这个夏天,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奔忙在湖北乡间,调研公共文化服务。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就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有效服务供给等进行了系统部署。为此,韩民春将优化乡村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作为履职重点关注问题。
傍晚,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沙畈村陡岗埠古戏楼前,不少村民聚集在这里纳凉闲聊。韩民春很快加入了他们,和村民们唠起了家常:“喜欢看什么类型的戏啊?”“平时来戏楼除了看戏,还能干些什么?”
“听我爷爷说,我们村这座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大家对戏楼的感情可不一般,有戏的时候来看戏,即使没有戏,每天也要来戏楼前坐一坐,聊聊天。”沙畈村村民钟鑫凯自豪地说,聊起这戏楼的事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村民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眷恋,让韩民春意识到,本土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带着问题,韩民春又前往肖港镇金神村,实地了解金神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神庙遗址”。金神庙有商周、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遗存,出土了陶鬲、盆、盘、尊、瓮、罐和瓷钵等文物。他感慨:“这里的原始瓷片极为丰富,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应该好好规划,充分展现其文化内涵。”
“依托省级非遗‘肖港抬故事’、省级文保单位‘金神庙遗址’,金神村已经建成了金神庙牌楼、金神庙遗址花园,现在正在计划建设神烟柳水库公园,准备用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说起几个文化项目的建设和未来规划,金神村村主任肖立清满是干劲。韩民春听后竖起大拇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这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从孝感市沙畈村、金神村,到十堰市东沟村、随州市磙山村,都留下了韩民春的调研足迹。“如今,各地涌现出众多百姓大舞台、文化礼堂、村史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韩民春说,“这是好事,但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
在走访和座谈中,韩民春发现了一些地方在乡村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文化场馆呈现出新居民区多、老居民区少的特点,由于一些规划不尽合理,加之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效率和体验。”
“这趟来,就是想详细了解情况,充实提案内容。”韩民春与孝感市、十堰市、随州市等地的发改委、文旅局和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交流,直抒胸臆、直面问题,共同探讨。大家畅所欲言,十堰市东沟村的负责人说:“投身乡村文化和文旅融合产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但他们在金融服务方面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贷款抵押是否有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对,如何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链条,给大家更多的支持?”韩民春一一记录大家的诉求。
越走越深入,韩民春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划,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应对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还要拓宽资金来源,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2024年7月12日,在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韩民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关于优化乡村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的建议》为题发言,把乡村调研汇聚的民声、基层文化空间建设的难点痛点和相关对策建议提了出来,以期将履职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