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衣之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兴起。作为具有复制与传播特性的传统视觉媒介,木刻凭借其鲜明的艺术特点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激发民族斗志、贴近民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并在延安进一步发扬光大。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投身到广阔的乡野大地,汲取养分,反哺乡土。艺术家刘庆元的木刻创作与乡建学者左靖在各地的乡村工作如影随形,十年间,他们在各地乡村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时间延展性的跨学科工作方法,这也成为《乡村与木刻》结集成书的缘起。
《乡村与木刻》整体设计简约大气,质朴明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书中黑白版画粗犷且富有张力,但也使得印刷所能发挥的空间极为有限。书籍设计师尽力以最直接和朴素的艺术语言完成设计工作,这也是深受刘庆元木刻语言的影响所致。
书中,设计师选取了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木刻实践案例,如在安徽碧山,发放到村民家中的木刻年历,兼具查阅日期和家居装饰的功能;在贵州茅贡,木刻元素被运用到粮库艺术中心和相关建筑的导视中,成为独具特色的视觉标识;在河南大南坡,木刻形象出现在地方特产包装、海报和月份牌上……一幅幅黑白鲜明的作品,与当年古元在延安木刻运动中为丰足牌火柴刻绘的包装图案,以及为光华牌肥皂刻制的模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展示出对于乡建的美好愿景与浪漫想象。
艺术家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木刻创作的当代转换,这不仅成为《乡村与木刻》一书的表达媒介,也考验着书籍设计者能否准确地呈现该书的调性。
为了展现木刻与乡村的对话,全书的纸张只采用了一种经过染色处理的蒙肯纸。除了少部分的四色印刷外,书籍基本仅用一种专色黑来反映木刻与文字间的叙谈。经染色后的轻质蒙肯纸上,最终的呈现既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饱含温暖浓厚的乡土气息。
此外,书中的文字也采用了木板刻字风格,虽编排奔放,却隐现出一种秩序感,与木刻版画相呼应。多种版面布局横竖搭配,变化丰富而不繁乱。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只采用了两款字体,无论是大小标题、长文或短文,设计师都力求让文字的排印与木刻作品形成简单有趣的对白。装帧设计则改良了三线装订,结合护封与封面于书脊处黏合为一体的方式,创造出既朴素又雅致的装帧形式。
外表质朴、内容厚重的《乡村与木刻》,记录下木刻艺术在乡土中获得的进一步释放与延展,也透过平易近人且富有温度的装帧设计,展现出美学的深层内涵。
《乡村与木刻》 书籍设计:黄扬设计工作室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报记者田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