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常州大学:以产教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杜倩 本报通讯员 包海霞 盛熠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13日 08版)

      近日,由常州大学牵头组建的常州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江苏常州科教城启动成立。

      2017年,常州大学与常州市人民政府、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共同创建了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这是江苏省内首个大数据产业学院。2021年,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近年来,常州大学相继成立了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等,这些学院均入选省级重点产业学院。

      除了阿里云大数据学院,2018年,常州大学与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深圳固高科技、常州市政府共建了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目前,这两所产业学院已成为该校探索共建共管、共融共享培养地方产业领军型人才的“桥头堡”。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全创改”揭榜挂帅任务载体——中以科创学院成立,在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从各人才培养要素促进的角度提出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两所产业学院,常州大学大胆推进治理结构改革,成立了由校政企等多方参与的学院理事会,实施校政企共同参与的产业化平台共搭、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五共”协同育人机制。

      企业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结对共上一门课,成为学院课堂教学的日常。“以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为例,学院现有131名专任教师,具有企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达85%;另有来自合作企业的技术认证专家、高级工程师等70余名专家参与学院的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常州大学副校长李忠玉介绍。

      “有产业话语权,才能深度协同推进领军人才培养。”常州大学副校长晏成林介绍,学校通过与以常州市地方政府为代表的行政链以及代表新型制造体系需求的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和同步运作,变服务为支撑,引领产业发展。

      常州大学聚焦新质生产力,瞄准新技术、新领域、新模式发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一批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近3年,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完成864项专利转化,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11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每一所高校都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常州大学也将通过对产教融合发展的不断探索,答好‘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常大考卷。”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表示。

      (本报记者 苏雁 杜倩 本报通讯员 包海霞 盛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