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见证黄河水由黄变清

    讲述人:陕西省榆林市林业工作站规划科科长 封凯

    作者:本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11日 05版)

      【一线讲述】

      我第一次见到黄河是12岁时跟着父亲去榆林佳县白云山,看到奔腾的黄河夹杂着大量泥沙滚滚向前,黄河的形象和概念于我而言在那一刻才具象化了,黄河的“黄”也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时光如白驹过隙,2017年,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黄河沿岸打造成榆林地区的“经济带”“绿色带”,我有幸参与了这次前期调研规划。调研途中,我与黄河再次相遇,黄河水依旧是儿时记忆中那般“黄”,同时我也注意到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石山戴土帽”的山,这种山体顶部为黄土地,中下部为石坬,岩石裸露,土壤瘠薄。当时我就一个劲儿地想,如何改变这黄的水、瘠薄的山?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踏查调研,结合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垒石造林技术。垒石造林,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石头垒成鱼鳞坑,回填土壤后栽植苗木,所有材料就地取材,结合抗旱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治理成本。之后,沿黄地区开始利用垒石造林技术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行动。

      后来,我还参加了沿黄造林技术包抓服务组,尽管去沿黄地区的次数更多更频繁了,但每次去都是跑造林现场多、看黄河水少,我只是注意到沿黄山区正一点点变绿。

      今年7月,我陪省里的林业专家到沿黄地区开展造林绿化示范点调研,车辆行驶在沿黄公路上,专家盯着窗外忍不住感慨道:“黄河水真的越来越清了!”我猛然间发现,不知不觉中,黄河水真的由黄变清了,记忆中的黄河水已经变了模样。

      我深知,黄河水由黄变清,得益于榆林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长期坚持“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发扬榆林治沙精神,使榆林的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加,为黄河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作为一名林业一线工作者,参与了这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工程,我深感荣幸。下一步,我将坚定理想信念,以打造黄河“几字弯”三北工程样板区为目标,以全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李洁、张哲浩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