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搭建中非友好的语言桥梁

    讲述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阿姆哈拉语教师 张春改

    作者:本报记者 曹元龙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6日 08版)

        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高桥大市场),家长带着小朋友挑选非洲水果。新华社发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新华社发

      【非洲故事】

      2016年12月6日凌晨,望着机窗外的一片漆黑,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我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2月的北京非常寒冷,亚的斯亚贝巴却阳光明媚,温暖舒适,路边各色鲜花盛开。司机告诉我,“亚的斯亚贝巴”的意思是“新鲜的花朵”。

      为了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了“中国建交国家语种全覆盖”的国家语种建设战略任务,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就是重要的新建语种之一。在北外的支持下,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我得到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学习阿姆哈拉语语言文学。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非洲读本科?学阿姆哈拉语将来能做什么?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早已认识到,中非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熟练掌握非洲本土语言的人才必将为中非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入学后不久,我就因学习阿姆哈拉语成了亚大的“名人”。走在校园里,当地学生都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表达想要学习中文和去中国的愿望。亚大设有孔子学院,不少学生主动找我探讨交流。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学习,我更加具象化地感受到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这种文化交流,使中埃塞友谊历久弥新。4年的学习中,这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拥有独立文字书写体系且从未被殖民过的非洲文明古国热情接纳了我。

      留学期间,我游览了一些著名的埃塞人文景观,如建于公元4世纪左右的阿克苏姆方尖碑,建于12世纪后期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和始建于17世纪的皇室宫邸贡德尔城堡等。仰望着这些历史文明古迹,就可以理解埃塞俄比亚人深入骨髓的民族自豪感。非洲拥有灿烂的文明历史和辉煌的文化传承,这是一块充满智慧的大陆,也是一片亟须加快发展的热土。

      我也接触到很多奋斗在埃塞的中国人,如中企的援非项目建设者、在非洲创业的年轻人、援非医疗队的医生、常驻非盟使团的外交官、国内媒体机构的驻埃塞记者、开展田野调查的学者、考察投资环境的商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教师。大家心怀中非友好的情谊来到这里,用勤劳的汗水浇灌中非友谊之花,与非洲友人携手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添砖加瓦。

      2020年,我和我的埃塞俄比亚老师辛克耐什·阿塔勒·盖波尔一起,在北外迎来了中国第一批阿姆哈拉语专业的本科生。这个专业自开班以来就受到埃塞俄比亚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多次邀请师生参与中埃塞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5月,时任埃塞俄比亚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德梅克·梅孔嫩率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出席“阿姆哈拉语系列教材”新书发布会,充分体现了埃塞政府对我国非洲语言教学的重视。当学生用阿姆哈拉语发言及朗诵中国诗歌时,埃塞来宾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今年,这一批学生已经毕业,他们用流利的阿姆哈拉语,努力搭建中非友好的语言桥梁。

      (本报记者曹元龙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