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5日 星期四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打造生态化高质量教师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胡志金 谢红雨 兰华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5日 11版)

      自2020年以来,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对教师人才培养的转型要求,率先提出“以生态教育培养生态人”的办学理念,制订并实施学院生态化教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生态化改革,打造生态化高质量教师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教师教育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之路。

    培养生态型教师人才

      学院积极培养能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生态型教师人才,确立培养教师人才的七个指标和六大核心素养。七个指标,即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岗位实践适应、研究能力良好、生活品性优良、生态素养全面、精神追求卓越;六大核心素养,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担当,遵循生命生态、生活生长和成人成才规律的专业理念,构建“学练做研养”模式、五育并举课程、三全育人体系的专业思维,建设生态学校、生态课程、生态课堂和生态班级的专业能力,培育生命力、生活力、学习力、实践力和精神力的专业情怀,树立能与自然、他人和区域社会持续共生的生态人的专业理想。

    探索“五维四步”教学模式

      学院针对学生素养的有机生成和递阶成长规律,探索形成学知识、练技能、做实践、研问题、养品性的“五维”生长教学模式和“入境动心—沉浸生成—涌动生长—开放应用”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学院教师按照五个维度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注重知识、技能、实践、研究、品性的递阶培养和有机融合;按照四个步骤设计课堂活动,把课堂变为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近5年,学院把生态化作为专业改革建设方向,自主开发“生态教育学”“生态哲学”等本科课程,加大课程实训实践的学时比例 (教师讲授、学生实操所占学时比例核心课为8:2,必修课为5:5,选修课为2:8),建立生态化改革试点课程14门,组建课程团队20个,提供教育学类、心理学类、语言文学类、数理类、艺体类、团队技能类、实践服务类等职业技能选修课54门。

    构建生态化育人系统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做实生态化人才培养过程,把“学练做研养”作为优化内部生态的五个维度(简称“五维”),把跨学科融合、跨学段贯通、跨生境协同、跨职业勾连作为改善外部生态的四大路径 (简称“四跨”),把入学适应、发展提升、实践入职三个阶段作为整合培养过程的三大阶步 (简称“三阶”),构建生态化导向明确的支撑系统、科研系统、教学系统、学工系统和校地协同系统。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逐步实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及体育美育劳育统筹实施方案、“第二课堂”实施方案,构建专业建设统筹制、生态班级建设制、大一学生全面导师制、大二至大四学生项目导师制等教学机制。学院先后立项开展生态化教育实践项目22个,举办生态化教育教学活动50余场次,联合地方中小学建立生态化教育实践基地20个、试验区2个,成立生态化教育研究中心并获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面向基础教育教师和高校师生举办培训讲座24场次、培训人数4000余人,以生态教育为主题在国内学术交流发言9次。

      近5年,生态化已成为学院改革创新的动力引擎,生态教育成为学院的标识品牌。学院先后获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8门,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1门;获省级首批课程思政标杆院 (系),立项科研项目97项 (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2项、厅级41项),发表论文150篇,出版著作20部;指导学生竞赛获奖264项 (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7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作者:胡志金 谢红雨 兰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