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哈尔滨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构建多元学科体系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作者:董春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2日 10版)

      哈尔滨音乐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建立高水平音乐教育机制,逐步形成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建院精神,在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事业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卓越的教学成果。学院民族声乐系积极构建中西贯通、文化多元的学科体系,为推动钢琴音乐与传统民族声乐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培养出大批实力过硬、品学兼优的高水平音乐人才。

    强化基础训练 奠定音乐基础

      民族声乐系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音乐基础。对于钢琴伴奏者,通过严格的指法练习、音阶琶音训练及复杂的曲目演奏,不断提升其手指灵活性和音乐表现力;对于声乐演唱者,则通过呼吸控制、共鸣腔体运用及音色塑造等训练,使其灵活驾驭多种音乐风格。

      民族声乐系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开设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理论课程,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分析、讨论和创作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在学院音乐会和艺术节上,民族声乐系学生采取钢琴独奏与声乐演唱相结合的形式,以快速流畅的音阶跑动、复杂的和弦转换及细腻的情感处理表演精彩的音乐作品,展现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出色的音乐表现力。

      民族声乐系教师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进步。针对学生存在的音准问题,教师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音阶练习、视唱练耳训练及定期的回课检查等个性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学院音乐比赛中获得佳绩。

    促进互动交流 打造民歌品牌

      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声乐系学科建设,定期组织专业交流座谈会,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家、歌唱家、教育专家,围绕民族声乐系的发展定位、教育教学理念展开深入探讨,在肯定民族声乐系学科建设成效的同时给出针对性建议。专家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鼓励民族声乐系增加实践演出比重,培养精英人才,并突出区位优势,注重挖掘地域特色,持续打造东北民歌品牌,努力在高层次艺术展演、科研立项中取得优异成果,为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民族声乐系组织开展音乐讲坛,深入剖析学生在钢琴演奏与声乐演唱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声乐演唱旋律、钢琴演奏技巧,引导学生将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创造高质量的民歌作品。积极寻求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组织开展钢琴音乐、声乐演唱与舞蹈、戏剧等形式的融合演出,与兄弟院校联合举办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

    注重情感表达 强化艺术创新

      民族音乐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和时代精神,在音乐演奏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诠释作品。

      民族声乐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将午间音乐会作为学生展示音乐表演能力的重要平台,组织挑选专业实力较强的学生运用民族乐器演奏打击乐重奏《云之南》、扬琴独奏《春》、竹笛重奏《喜相逢》等曲目,并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全程直播,让更多民乐爱好者及师生欣赏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艺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以赛促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声乐展演、比赛等活动,活动赢得现场评委、观众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民族声乐系以培养声乐专业人才为己任,深入挖掘民族特色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将西方钢琴音乐演奏与民族声乐演唱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与演奏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其深刻理解声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内涵,注重对音乐情感理念、思想文化的传递,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未来,民族声乐系将继续推动钢琴演奏与民族声乐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教育机制,推动音乐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董春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