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工村:稻田飘香沁人醉

    作者:本报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本报通讯员 丁梅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8日 05版)

        亲子插秧、超级月亮、稻田梦幻激光秀等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皇工村“打卡”。丁梅摄/光明图片

        三道坝镇皇工村稻田风景美如画。本报记者孙金行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连绵的稻田,潺潺的流水,秋风吹过,稻浪翻滚,仿佛在奏响欢快的和声。不远处,屋舍俨然,炊烟袅袅。远眺,便是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峰冒出的尖尖脑袋。

      记者所处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工村,这一带是全疆有名的水稻产区。眼下,水稻正由一片青绿开始泛起金黄。阡陌纵横的稻田里,稻田画以绿色水稻为主基调,与紫黑色、白色、黄色、紫红色等彩色水稻相映成趣,在田野上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风光图。

      “稻子的清香、怡人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得很。”观景台上,游客杨先生告诉记者。

      站在观景台上,两幅巨型稻田画映入眼帘。其中一幅以本地流行的社火为创作元素,只见三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精神抖擞,手拿皮鞭,赶着毛驴,可谓妙趣横生。另一幅稻田画,摹画的正是美丽的皇工村,雪山、村落、稻田融入其中,可谓“画在村中,村在画中”。

      “不光是稻田画,在每个季度以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假日期间,我们还推出亲子插秧、超级月亮、稻田梦幻激光秀等主题活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三道坝镇镇长樊忠诚说。

      皇工村一带地处天山北麓,河湖众多、沟渠纵横。樊忠诚介绍,三道坝镇全镇17个行政村里有6个水稻种植村,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其中皇工村有2000多亩。2023年,皇工村凭借水稻产业荣获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称号。

      “看,这一大片都是耐盐碱水稻试验田。”今年52岁的水稻种植户顾保新指了指身旁的稻田,“穗子沉、颗粒满,今年的收成差不了!”

      顾保新还有另一个身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米东区水稻耐盐碱示范基地技术员,负责基地的种植管理工作。“我们村有不少盐碱地,以往田里像盖了一层雪一样,可以说是‘十年九不收’。”谈起以往的光景,顾保新心里很不是滋味。

      据了解,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袁隆平先生生前倡议创立。2021年,科技部批复同意设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皇工村水稻面积大,部分土壤盐碱化严重。耐盐碱水稻的成功种植,对全疆示范推广意义重大。”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冬说。

      李冬所在的团队长期开展耐盐碱水稻研究及示范推广等工作。2018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共同选定皇工村的稻田作为水稻耐盐碱示范基地。在基地的带动下,皇工村通过种植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品种来逐步改良盐碱地,水稻产量稳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如今,顾保新有了一个绰号——“顾大米”。“种了大半辈子水稻,一定要把基地的水稻种好,推广好新品种水稻。”他坚定地说。

      2020年,由米厂改制后的新疆大粮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皇工村成立。走进厂区,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内,一台台现代化机器映入眼帘。“这座全疆首家智慧化精米加工车间投资4300余万元,2023年年底投入使用,年加工能力8000余吨,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城市。”该公司总经理田航宇说。

      大粮山公司成立后,与周边三大水稻种植基地合并成立了大粮山水稻种植基地,水稻生产主要转由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种植主体承担。现在,村里大部分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包购包销。

      “以前都靠人工,如今插秧有插秧机、打药施肥用无人机、收割有收割机,碾米更是全流程机械化,省事多了!”顾保新感慨。

      “村里发展水稻产业靠‘两手’,一手是不断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推广优质水稻品种;一手是大力推行‘稻蟹、稻鸭’等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推动水稻种植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皇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伟说。

      沿着乡间小路,记者来到一处水塘边,水面波光粼粼,足有10亩多。村民张振声今年在这里养了1万多只大闸蟹。“这两天已接到预订电话,9月中旬大闸蟹最肥美,到时就可以上市了。”张振声说。几年前,米东区推广蟹稻共作模式,张振声成为首批养殖户,如今他在大闸蟹养殖领域也算是个“土专家”了。

      樊忠诚表示,下一步,三道坝镇将持续深化水稻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包括皇工村在内的万亩连片水稻种植区打造稻海公园等更多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不断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本报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本报通讯员 丁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