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在贵州遵义播州区团溪镇福禄村尾矿治理区的一处大棚里,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林绍霞正摆弄着一团污泥,动作格外小心。
污泥里藏着啥宝贝?见记者好奇,林绍霞扒拉开这团黝黑的污泥,几条浅褐色的蚯蚓立马扭动起来。
“每一条小小的蚯蚓体内有数百个腔体结构,每一节腔肠会分泌不同的消化酶,相当于一个独立的‘消化工厂’。”林绍霞告诉记者,“这些活性污泥,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过蚯蚓消化,最终成为可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养分的蚯蚓粪肥,那可是生态修复铝土矿山的好材料!”
原来,露天采矿废弃区土层薄、地力差,在矿山回填土上种植物,成活率一直很低。“后来,经过我们一年多的试验监测发现,使用蚯蚓粪肥后的矿山土壤,综合地力水平提高1级,蚯蚓粪肥修复后的铝土矿山土壤宜林宜耕,植被覆盖率可达90%以上。”这位来自播州区的“科技特派员”补充道。
难怪!记者环顾四周,绿植成荫,全然不见黄土裸露和沙尘飞扬。
(本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