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5日 星期一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作者:余敏辉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05日 05版)

      【专家视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长远来看,应加快大运河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实现依法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资源;按照“以人为本”理念和建成“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宗旨,规划建设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运河文化为纽带,推动世界运河城市之间的交流互鉴;以“数字+”赋能运河文化传承,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打造数字化文化新体验。要融古贯今,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用好大运河文化符号和超级IP标识,让千年运河文化名片“靓”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旅游“火”起来。

      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全链条发力,放大运河“世遗效应”。突出传承发展和合理利用,扎实推动运河文化和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比如,可进一步打造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的“柳孜-百善-临涣”运河文化展示带,且使之成为“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的品牌,推动“美好安徽·传奇皖北”旅游线路整体形象树起来、品牌打出去。

      找寻出一条遗址保护、展示利用与民生改善、城市发展相融合道路,把大运河打造成精美生态长廊、精致文化长廊、精彩旅游长廊,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当地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让美好生活应“运”而生,让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比如,持续推进有水河段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保持“长治久清”;继续开展运河沿线环境整治行动,再现“亲自然”风光;把泗县活水遗存段打造为最美“城中河”,谱写城水相融、人水和谐幸福图景。

      牢牢把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做好协同创新文章,积极主动融入江苏、浙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去。认真落实2023年6月6日沪苏浙皖签署的《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协同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以文化认同驱动一体化发展,用区域发展提升大运河文化凝聚力。比如,可利用历史上安徽深受楚汉、淮扬、吴越、海派文化影响和熏陶,并与江苏、浙江和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特点,围绕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加快建立长三角运河文化价值认同机制、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机制和文化旅游协同工作机制,走好“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道路,最大限度释放联动、协同、聚合效应。

      (作者:余敏辉,系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淮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