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

    让“夜校热”成为当代青年追梦新常态

    作者:陈波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30日 12版)

      【观察者】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去夜校上课的风潮,正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夜校为新时代青年拓宽视野、丰富生活、提升自我提供了新选择。全国多地青年夜校正蓬勃发展,部分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数十万人在线“抢课”的盛况。在夜校的学生群体中,有追求技术精进的程序员,有勇于跨界探索的艺术工作者,有励志开创副业的“斜杠青年”,他们都展现了当代青年热爱生活、不负韶华、勇于追梦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当前,夜校作为年轻人丰富闲暇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功能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还在于启迪智慧、滋养精神、传递正能量。

      非遗技艺、舞蹈声乐、茶艺花艺、视频制作、演讲口才、燃脂搏击……夜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文化、科技应用、职业技能、心理咨询、艺术鉴赏、健康养生、时尚生活等多个领域,助力青年拓宽知识广度、完善个人素养、提升审美志趣和生活质感。此外,夜校还具备显著的社交功能和“情绪价值”,青年可以在此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来自同辈的理解与支持,实现精神层面的共鸣与成长。

      “夜校热”的兴起,深刻映射出党的青年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回应青年成长需要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和差异性特征,如何构建与“物质大厦”相匹配的“精神大厦”成为青年工作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和国家始终对青年成长给予深切关怀和坚定支持,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地方群团组织积极策划并推出时代感足、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师资专业且价格亲民的夜校课程培训项目,贴心回应、精准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探索。

      “夜校热”的兴起,生动呈现了当代青年对实现精神富足的渴求。物质生活的丰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部分青年白天忙于工作,夜晚却陷入低质量的娱乐消遣,精神生活容易出现空虚和贫乏。通过参与夜校学习,年轻人主动寻求精神积累与支出的平衡,远离社交恐惧、手机依赖等现象,展现出清醒的自律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是实现内心充实和人格健全的鲜明体现。

      此外,“夜校热”的出现还有不少意想不到的社会价值。在走访调研了重庆多家青年夜校后,笔者有新的发现。重庆不少青年夜校依托街道和社区而建,许多青年夜校的学员是社区居民。在这里,青年人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也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起社区主人翁意识,找到了归属感。很多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不少青年学员在夜校上课后,参与社区活动、建言社区治理的热情更高了。有的人在参与夜校后,主动提出可以发挥特长、自己带班,从夜校学生变成了夜校老师;有的人则通过夜校了解了社区的面貌,为社区建设提出不少好点子,还当选了街道的议事代表。在重庆这些青年夜校的实践里,青年群体已经成为巩固干群关系、赋能基层治理、和睦邻里关系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应紧抓机遇,因势利导,积极拓展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工作领域;通过加大资源投入、深化宣传普及、扩大经验推广、提升教育品质、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合作共赢等多项措施,将青年夜校、午校、周末学校等闲暇教育打造为促进青年精神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让“夜校热”成为当代青年精神生活新常态,将有效助力构建青年学习型社会,引导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奋力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陈波,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本期选题支持 曾毅 唐一歌 黄汉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