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说蹀躞

    作者:陇 菲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6日 16版)

      【探源撷趣】

      文言蹀躞(dié xiè),口语嘚瑟(dè se),原指一种左右晃动的细碎步。最初是萨满巫师为摇响腰间佩戴的铃铛之类法器,而故作张扬的得意步态,迄今那达慕大会蒙古摔跤手出场时,依然如此左右晃动,以示必胜信心。

      踌躇满志之人,走路往往蹀躞。谨小慎微之人,哪里敢蹀躞。人如此,马也不例外。拼命狂奔之马,顾不上蹀躞。赛马奋蹄,两只前脚同时使劲往前伸展,两只后脚同时用力向后猛蹬,称不上蹀躞。

      潇洒矫健之马,有余力蹀躞。走马似舞,两侧之脚各自前后伸展,对侧来回交替。中国西北浩门马、岔口驿马、焉耆马出生后,往往自然会走这种蹀躞的对侧步,故有“胎里走”之称。武威雷台出土之行空天马,正是如此超越风神龙雀的蹀躞之马。正所谓“超越龙雀等闲事,天马得意一蹀躞”。过去,人们把它叫做“铜奔马”。其实,它并没有“奔跑”。它那“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周易·系辞上》)之潇洒的对侧步,充满了轻盈的节奏韵律。这是庄子逍遥的神游,这是汉唐舞马的蹀躞,这是“自然凌翥”“神行电迈”“若灭若没”“绝尘弭辙”的玄天运道,即使是风神龙雀,也无法望其项背。把它叫做“奔马”,实在贬低了迈对侧步之蹀躞神马。

      蹀躞原是萨满晃动腰间佩戴之铃铛以及其他法器的步态,后来用于形容萨满腰带上用七根带子悬挂铃铛、铜镜、萨满刀、护身符等法器的牛皮腰带,故有“蹀躞七事”之说。

      粟特骑兵都是萨满教徒,他们根据战争需要,调整了蹀躞七事中荷囊里装载的物品。他们的腰带下挂着弯刀、尖刀、弓、箭等五种武器和两个萨满教徒必备的护身符。粟特骑兵的蹀躞七事非常方便作战。

      民族交融,胡服骑射,蹀躞七事后来被唐朝设为国家制服。根据唐代官制,五品以上的武官佩戴朝廷专门制作的皮革腰带,腰带上有金饰,还挂着七个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挂钩、带子、皮囊,分别挂、系或盛装佩刀、刀子、砺石、契苾针(刻字的书刀)、哕厥(解绳结的锥子)、竹筒(装文件等物)和火石。

      虽然唐制所规定的蹀躞七事是五品以上武官的“标配”,但是其变通型样式也为文官们采用,甚至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女子也多有佩戴。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女俑就佩戴着蹀躞七事;据《新唐书》记载,唐高宗举行宴会,太平公主佩戴蹀躞七事献舞,高宗和武后连夸时尚。其实,唐代公主未必各个都和男人一样佩带蹀躞七事。它常常用来形容公主们走路、跳舞时,环佩、步摇叮当作响。

      蹀躞、嘚瑟,原是偏褒义,后来逐渐有了贬义,专用来讽刺获得一些不值一提的成就或做成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就得意忘形的人。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就像骄傲一词,就有偏褒义的自豪之义和偏贬义的自以为了不起之义。

      (作者:陇 菲,系文化学者、音乐学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