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打造“大思政课”品牌 构建“千问千答”育人新模式

    作者:孔德亮 刘桐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4日 08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问题,听取学生“思想之惑”、征集学生“青春之问”、关注学生“实践之难”,积极打造特色化“大思政课”品牌,形成“学生以问启学、教师以答促教、全员同题共答”的“千问千答”育人新模式,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育人质效。

    建好“大课堂” 发掘课程育人价值

      课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学校牢牢把握“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不断延展课堂的边界,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属性,丰富课程育人实践,以“大课堂”支撑“大思政课”建设。

      学校“千问千答”工程将学生的“青春之问”划分为理想与信念、学习与学业、思想与理性、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现实、人生矛盾、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规划成才10个方面,针对具体问题精准施策,立足课堂教学,通过文本、视频、对话、文艺作品等形式,实现答疑释惑、浸润心田的目的。学校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让“千问千答”成为学校各类课程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全面推进“千问千答”进课程、进教案、进课堂,通过“大思政课”建设引领各类课程育人建设,让“千问千答”成为不同课程的共同教学实践,深入践行“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

    构建“大格局” 凝聚育人共识

      与传统的“思政小课堂”不同,“大思政课”汇集各类育人优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深入体悟思想理论逻辑,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学校积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育人平台,壮大师资队伍,畅通工作机制,协同育人实践,凝聚育人共识,打破思政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大格局”引领“大思政课”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聚焦育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以“大思政”引领“大协同”,以“大协同”实现“大思政”,将“千问千答”工程打造成为学校内外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生动育人实践。协同推进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工勤人员、校友贤达和青春榜样(高年级优秀学生)6支育人力量共同参与“千问千答”工程建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汇聚一切可以育人的方法,以推动“千问千答”工程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铺好路、架好桥。

    思政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千问千答”工程在师生互动中有效回应了学生的“青春之问”,深刻展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千问千答”工程在建设中实现了育人平台的优化重构,深刻诠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特点和主要功能。“千问千答”工程建设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学生成长需要,不断夯实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阵地基础。

      学校通过“大思政课”均衡发展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千问千答”铸魂育人工程建设实践,努力在全校教师中厚植教育家精神,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建成“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研究基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科普基地”等省级建设平台和“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学校获得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获得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和省级社会实践示范高校。学校教师队伍入选第二批全国和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依托“建筑科技”学科链群,进行跨学科研究,服务地方发展需要,积极加入陕西省科技厅2023年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开展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体系构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孔德亮 刘桐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