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光明论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作者:胡金焱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16版)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近年来,沿海各省市将发展重心聚焦在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海工装备制造业为例,2023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同比增长5.9%,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海南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并网投产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已经实现,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集群、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高科技产业集群都已经形成规模,这正是各省市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涉海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大力发展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未来应以海洋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让新质生产力“入海”、蓝色经济“上新”,努力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积极促进数字技术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智慧海洋”。当前,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与海洋产业加速融合,数字技术以信息流引领海洋经济的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进行自由流动与重组,将有效促进海洋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海洋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可以看到,天津港基于“数字孪生+生产业务”的高度融合成功建设了数字化料场平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后其综合服务效率提升6%,日照港在推动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后其单机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数字技术的应用,正不断驱动沿海各港口变得更加“聪明”,向着智慧港口转型升级。此外,不断织密的海上5G网络,让“5G+海洋牧场”“5G+智能船舶”等智慧海洋新应用不断涌现,也正在改变着海上的生产生活。世代撒网的渔场,由于数字技术的加持,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过去几十年无法做到的迭代升级。未来,要持续加强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系统集成和融合创新,赋能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强化海洋新兴产业的数智化支撑,构建起“智慧海洋”的全新产业体系。

      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全力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始终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迅猛,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崂山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等揭牌成立,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潜水器为代表,我国在深水海洋高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应加快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洋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集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同时,还应持续推进涉海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海洋技术创新主体培育,推进优质海洋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全力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当前,沿海各省市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强化陆海统筹的“城、湾、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海洋生态更绿更美。2023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5.0%,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自2018年以来实现六连增。此外,各地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修复整治海岸线的同时,还注重将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与海洋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建设海岸绿道,发展文旅产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比如,日照28公里长的阳光海岸绿道和青岛78公里长的蓝湾慢行系统及视觉通廊,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还集聚了音乐、体育、演艺、美食、露营等多元业态的文旅产品,供市民游客体验,在展现秀丽风景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改善海洋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未来,应继续聚焦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筑牢海洋生态文明绿色基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作者:胡金焱,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