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到15日,第十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举办。在万山间,老、中、青、少四代玛纳斯传承人登台,运用传统演唱和现代说唱结合的方式,展现千年英雄史诗《玛纳斯》的魅力。
本届文化旅游节期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新疆师范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玛纳斯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同时启动《玛纳斯》史诗国际传播(英译)工程。
古老非遗注入年轻力量
《玛纳斯》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克州传唱了上千年。
为了做好《玛纳斯》的保护传承工作,从去年开始,青少年玛纳斯奇说唱大赛作为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的配套活动之一,同期举行,受到广泛关注。今年经过前期各县区预赛,最终有7名青年和8名少年进入总决赛,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16岁的克日木别克·阿曼吐身着棕色对襟,脚踩高筒长靴,头戴圣洁毡帽,坐在玛纳斯大剧院舞台的高凳上,声情并茂地唱起《玛纳斯》,将观众带入了“玛纳斯率众出征”的惊心动魄场景之中。
克日木别克·阿曼吐说,他从4岁开始跟随舅舅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学唱《玛纳斯》,“英雄《玛纳斯》是祖先留下的故事,不唱完怎么行?”克日木别克·阿曼吐说,唱得越多,越觉得要传承好《玛纳斯》。
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出色的“玛纳斯奇”之一。他的家里,每天都有登门学唱《玛纳斯》的孩子,16岁的玉米塔力·耶提库也是其中之一。
“学校成立了《玛纳斯》社团,有40多名学生。”玉米塔力·耶提库说,自己还当起了小老师,“同学们学得很快,我要学得再快再好一些,保护传承好我们的《玛纳斯》。”
史诗创新推出多元形态
“我要歌唱英雄玛纳斯,让我唱得动听而委婉,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要传唱千年万年……”7月13日晚,在阿图什市足球公园,伴着热烈的库姆孜和纯美的口弦琴,歌舞剧《玛纳斯》在气势恢宏的序曲中拉开序幕。
该剧是在江苏援疆的支持下重点打造的文艺精品工程。全剧分为序歌《千年英雄赞》《诞生》《结盟》《大婚》《远征》《回归》6个部分,通过精彩的歌舞表演,辅以数字投影等综合艺术手段,将史诗中动人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感受到史诗《玛纳斯》壮美、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歌舞剧对《玛纳斯》重要唱段进行了编排重创,形成了歌舞兼备、叙事抒情结合、观众喜欢的《玛纳斯》艺术表现形式,其独特的感染力犹如将观众带到了空旷的帕米尔高原,实现了‘草原’与‘城市’的空间拼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介绍,歌舞剧自去年3月在北京民族剧院拉开演出序幕,目前在北京、南京等多地进行了11次会演,场场爆满。
近年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不断推动《玛纳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据《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歌舞剧先后向外界公演,古老的英雄史诗不断被更多人认识。
2022年,《玛纳斯》系列九个儿童故事绘本发行。去年年底,《玛纳斯》广播剧《传承》也正式上线。
传承保护呼唤广泛参与
如何让《玛纳斯》穿越历史的尘烟,在新时期得以继承发展且熠熠生辉?在2024年《玛纳斯》保护传承发展论坛上,疆内外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一起,积极建言献策。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王学东说,《玛纳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奋斗历程,每一段激昂的唱词,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仿佛是历史的回声。在新时期,要全力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史诗,努力让英雄史诗在万山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史诗《玛纳斯》的保护与传承是综合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说。
“从25岁大学毕业到现在,近60年的时间,我始终和史诗研究,尤其是《玛纳斯》研究相伴而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郎樱在出席论坛时说,要研究史诗,就必须进入到活态的环境中,到生活中去聆听歌者的演唱,到田野中去了解文本背后的传承和传播方式。要特别尊重和保护史诗的演唱者,培养更多年轻的演唱者,让英雄史诗《玛纳斯》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在本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玛纳斯》史诗国际传播(英译)工程正式启动。宁波大学梁真惠教授从事《玛纳斯》史诗翻译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15年,她表示,对《玛纳斯》进行英译及世界推广正当其时,能够让更多的国外读者了解中国这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文化瑰宝,让史诗《玛纳斯》在全世界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本报通讯员 王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