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文化评析】注重文化传承 打造特色街区

    作者:申峥峥 王爱凤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03版)

      【文化评析】 

      暑期已至,各地文旅市场持续呈现火热态势。休闲街区、特色博物馆、热门景点人潮涌动,不少地方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更是备受游客青睐。无锡的清名桥、徐州的户部山、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等,都迎来了大量游客。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保护传承的时代价值,也为新时代更好地打造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个城市的街区,特别是完整、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兴衰,无疑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然而,让历史遗迹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不仅是一个城市规划的专业问题,也是蕴含着态度与情感的艺术问题。

      打造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第一使命,无疑是在保护中实现文化生命力的延伸。漫长岁月中积累下来的一砖一瓦、一房一石、一街一巷都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核心资产。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对商业街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性修缮,对不同古迹分门别类进行整治、修复,最大限度地还原和保持街区的原始风貌。比如,苏州市姑苏区对平江路上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一个“细胞”进行全面、深入的“体检”,为进一步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福建省泉州市对中山路联排式骑楼上的“滴水兽”不遗余力地进行精心修复等诸多实践案例,都是值得学习的样本。同时,那些蕴含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饮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和生活印记,是历史文脉中真正鲜活的人间烟火,也必然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所有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元素实现了真实保留和融合再现,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才能承担起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才能在时光流淌中焕发新的风采。

      当然,打造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不能脱离实际。成功的商业经营,往往能提升老城街区的人气,推动老城街区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比如人们到天津古文化街,在杨柳青画店沉浸式感受年画的喜庆氛围;到浙江湖州状元街,在状元文化和家族文化的仪式中获取灵感和动力;到成都的宽窄巷子,在青砖黛瓦的四合院落中体会成都的慢生活。可以看到,这些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中的商业元素,拉近了人们与历史文化的距离,也为地域文化传播增添了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打造过程中,应传承地域文化特色,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刻意从文化层面找噱头、强贴标签,不能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魅力,从根本上说还是源自地域文化的生命力。文化认同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街区所承载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体系被人们深度接纳、欣赏尊重,建立情感联系,才能增强街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而达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商业效益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打造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过程中,街区的空间设计、业态引入、文化展示等都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和感受,考虑文化传承创新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平衡。过分追求商业回报和经济效益,文化展示过分植入商业宣传,最终都会导致文化浓度被商业密度稀释,损害街区形象。

      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老字号店铺、非遗技艺等,承载着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必将让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成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在社会发展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申峥峥、王爱凤,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