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商用卫星组网迈向太空,超高压电缆潜入大洋深海,元宇宙技术打开虚拟世界大门,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实体制造……行走在浙江的科研机构、企业车间、产业园区,记者看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浙江,科技创新正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新技术正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原动力,不断汇聚的各类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持续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释放澎湃牵引力。
锚定突破点,激发产业向“新”力
2月初,之江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极光1000-慧眼”星载智能计算机跟随卫星“上了天”。搭载了“极光1000-慧眼”,相当于卫星有了智能“大脑”,在天上就能直接进行“云判”、压缩以及目标识别。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之江实验室正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将全力聚焦智能计算主攻方向,不断激发智能计算对产业变革的跨越式推动作用,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说。
走进地处杭州市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你会发现元宇宙、脑机接口、未来数商等未来产业的创新图景,已经真实展开——在强脑科技公司,人们戴上特制的头环,用意念就能遥控赛道上的电动玩具赛车;研发出国产人工耳蜗的诺尔康神经电子公司,其新产品人工视网膜可通过植入式神经芯片,让盲人重新看见世界。
在距地球200至2000公里的低空轨道中,吉利控股集团成立的卫星科技公司时空道宇,不仅可实现年产卫星500颗,且生产成本下降45%,全球组网能力可与国外顶尖公司一较高下……
从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能清晰地感知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创新脉搏。2023年,浙江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四位,企业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三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5%。浙江以超常规举措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体系化布局10大省实验室、10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17家。
2023年2月,浙江省政府印发《“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等六大行动。“315”指“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云计算与未来网络、关键生物技术、精细化工与复合材料等十五大战略领域。
对标新定位新使命,浙江“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重点解决创新链和产业链“两张皮”的问题。“浙江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在战略任务牵引的‘大兵团作战’、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上不断突破,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高鹰忠说。
创新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横向联合高校院所平台力量,共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浙江省出台政策意见,对创新联合体实施的具有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科技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可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助经费。同时,鼓励创新联合体组建共享专利池,搭建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开展专利池内部交叉许可和统一对外授权。创新联合体的产出成果,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首台(套)产品政策等支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还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浙江制定实施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评价评估管理办法,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对运行机制顺畅、产出成果好的,加大支持力度;对运行机制不畅、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及时予以调整。
数实融合,让传统产业“强筋壮骨”
浙江传统制造业家底厚实,2023年工业增加值达2.9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浙江拥有38个工业大类中90%以上的工业门类,如今正加快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强筋壮骨”。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绍兴市柯桥区拥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印染产能约占全国的40%。发展新质生产力,柯桥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纺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走进位于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迎丰科技公司印染车间,工人只需操作几个按键,布匹立即被吸入染缸,染料配比、打料、出缸等都可由机缸接收系统指令自动完成。“以前靠工人经验来判断,产品不良率较高。如今的智能化‘印染大脑’,可实时监控每缸布的生产状态。”迎丰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徐叶根说,数字化大脑不仅提高了一次性成品率,后期还可根据历史数据,调制出最优工艺、最佳能耗等高效配方。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正全力开展燃气轮机制造的技术攻坚。与传统工业汽轮机相比,燃气轮机排碳量更低。在“双碳”背景下,公司主营业务从传统能源装备向新能源装备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攻坚核心技术,解决高端装备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公司党委副书记王钢说。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是对传统产业从有到优的重塑过程。“科技创新唯有和产业创新强耦合,才能将传统产业焕新,才能抓住新兴未来产业发展机遇。”浙江省经信厅高新技术处副处长孙体忠说。
浙江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省市县联动实施“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制造业项目占比达80%以上,每年形成80项制造业硬核科技成果。遴选培育首批8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前瞻布局培育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未来产业。
紧扣“高端、智能、绿色”,浙江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将现代纺织与服装等6个重点传统产业纳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浙江传统产业实现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和效率提升。2023年,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等4个产业集群营收超万亿元。
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老板电器未来工厂5万平方米的车间内,布设了284台自动化设备、上万个“数据点位”。公司外联部经理于超说:“企业投资超5亿元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基地,目前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8%,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分别降低21%、15%。”
向“数”而新,以“融”提效。截至今年3月,浙江省累计创建未来工厂7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794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35家、省级数字化服务商4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6%。
深化改革,下好创新生态“先手棋”
之江大地,创新潮涌。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2011家。2023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7.1%和33.3%。
“我和创始人申博士以前在新加坡学生物医学,回国后瞄准‘类器官’技术一起创立公司。”海归博士周轶说,在创业初期,杭州市滨江区万轮科技园提供了实验室、办公室,最近又提供了17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投资700万元。
万轮科技园负责人方树强介绍,科技园成立以来累计培育6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准独角兽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更能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除了给钱、给物、给政策,更要给足创新的空间。
温州的中国数安港集聚了每日互动、卓健信息科技等180多家数据相关企业,两年来数据产品交易额达3.7亿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价值开发利用率不足1%。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让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温州)数安港工作专班负责人说。
为什么温州能聚集起这么多数据企业?每日互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温州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起数据交易的流通体系,比如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开放公共数据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政府服务创新协同匹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这些年,通过“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等改革举措,浙江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总体框架。去年,浙江又提出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走进杭州市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记者发现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柜台办理、长凳等候,服务大厅的每个服务板块都是“会客式”交流,最显眼的当属大厅中央特别设立的“兜底办”,实现有人管、能解决、不白跑,让每个来办事的人底气满满。
“过去,政府‘有什么、给什么’;现在,更多的是市场经营主体‘要什么、给什么’。”钱塘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韩建明说,除了多个政府部门服务,他们还集成了银行、律所、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等服务,让当地13万家市场经营主体实现多种诉求一站办理、办出实效。
为响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钱塘区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如生物医药产业服务驿站推出企业开办、药品研发、临床试验等75项增值服务。2023年全区共有43个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同比增长150%。
小改变背后是大改革。浙江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钱颖可 秦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