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2版:光明文化周末·美术评论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4日 星期日

    炎暑清风来

    ——古代绘画中的消暑图

    作者:于园媛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4日 12版)

        江亭避暑图(中国画) 沈周(明代)

        槐荫消夏图(中国画) 佚名(南宋)

        东林避暑图(中国画) 文徵明(明代)

        夏景货郎图(中国画·局部) 佚名(明代)

        柳院消暑图(中国画) 佚名(南宋)

      【经典赏读】

    【开栏的话】

      丹青妙笔绘神采,焦浓淡清有墨韵。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名家留下了丰富的经典美术作品,它们传达了人们对于艺术真谛的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本报开设《经典赏读》栏目,撷取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品杰作进行梳理和品读,希望读者在这些美妙传神的艺术作品中,获取美术知识,接受美的陶冶,感受那份延续不息的文脉。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何处觅清凉?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消暑》诗:“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天热怎么办?大诗人给出了一个“传世妙招”——心静自然凉,读来令人不禁莞尔。

      古代绘画作品中,以消暑、消夏、避暑为主题的作品非常多。画家或绘写林间山水,表达对清凉之地的喜爱或向往;或描绘日常生活,用画笔记录惬意的休闲时光。

      明代沈周绘有一幅《江亭避暑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在洒金扇面纸上,描绘了一名策杖高士正欲走到江边小亭歇脚的景象。青翠明洁的色调与简约的景致相呼应,烘托出远离世俗、清逸雅淡的心境。画上题跋写道:“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凉扇生风,配上这样的诗和画,自然多了一份舒畅愉悦的心情。

      明代文徵明的《东林避暑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同样描绘山水景致,营造了一片清凉的天地。山林郁郁葱葱,亭台掩映,山脚下瀑布流淌,形成一泓碧水,一人乘舟泛于碧波之上。画中树木笔法取法元代画家倪瓒,有一种萧疏之感,更容易给人一种静、净的感觉,也突出了文人悠游山林的志趣。

      除了山林野趣,人造避暑胜地也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南宋画家李嵩的《水殿招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的是宫苑景致,十字坡脊顶水殿构造精巧华贵,设计充满巧思。水殿如同一座四面通透的凉亭,旁边开闸引水,水气携风而至,带来自然凉爽的气息。两个孩童做好帆船模型,正要放到水中漂流。水殿不仅适合休憩,还可供嬉戏娱乐,老少咸宜,一举两得。画作形象展现了古代的建筑、生活场景,具有很大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明代佚名画家所绘《夏景货郎图》(故宫博物院藏)也展现的是宫廷生活面貌。有专家认为,这是一幅“摆拍”的售卖场景,画中是雕栏玉砌的皇宫后花园,货摊上摆放的物品华美精致,摊主与旁边的买主都衣着考究。货架上挂有“上林佳果玉壶冰水”的条幅,可知所卖为夏日冰镇饮品。汉武帝时曾建上林苑,后来“上林”泛指帝王苑囿,由此可知其地点是在宫苑之中。画中,摊主正将冰水倒入杯中,旁边三位女士的着装尤显夏季特色,衣袖为透明薄纱制作,清爽亮丽,可谓非常时髦。

      如果说《水殿招凉图》《夏景货郎图》展示的是贵族消暑场景,那么南宋佚名画家的《柳院消暑图》《槐荫消夏图》(故宫博物院藏)则更能体现寻常人家的夏日生活。

      《柳院消暑图》绘柳荫之下一位白衣士人坐于窗前,凭栏远眺,庭院外面是一片清幽的荷塘,莲叶片片漂浮水面之上,远山逶迤,碧空如洗。暑热难耐,独居闲坐,令人想到王羲之在《今日热甚帖》中所说:“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意思是说:“今天实在太热了,各位都别来了,我也没力气招待你们。”三伏天气,闭门谢客,独享一份清静,也是难得的闲适。

      《槐荫消夏图》更把这种闲雅洒脱的心情描绘到了极致。画中一位高士袒胸露乳卧于床榻之上,眯着眼睛,恬然入睡。榻旁有屏风、桌案、书卷等物。人物刻画极其精细入微,神态生动,气韵清雅。“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苏舜钦《夏意》)槐花幽香,清风徐徐,书卷在侧,闲憩无忧,真是令人羡慕的夏日好时光。

      绿树荫浓,蝉噪鸟鸣,观画静心。暑热时节,愿你拥有一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的好心情。

      (作者:于园媛,系本报主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