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位一体” 探索农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作者:董济杰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04版)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觉扛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将教书与育人、课堂与田间、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集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明确农业人才培养使命

      学院秉持“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践行“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培养厚植“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2019年学院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召开思政课建设师生座谈会,进一步提高师生对思政课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思政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和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深刻认识办好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院主办“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科技小院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不同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与来自国内外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梳理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撑。

    创新农业人才培养举措

      学院坚持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作为加强和改进教学实践指南,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科学规划,强化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时代感,扎实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学院建设“立志强农兴农 助力乡村振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挖掘曲周精神、科技小院等学校特色资源,以数字化技术打造思政课教学新形态,强化思政课的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厚植青年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抓手。

      学院科学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在课堂专题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组织一系列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植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赴中国农业展览馆开展“赓续农耕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成果和前景,深刻认识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行2.0”行动号召,开设中国农业大学“慕课西行同步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顺利开讲,扎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中西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国家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拓展农业社会服务渠道

      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政产学研用”汇于一体,拓展科教融合、乡村振兴的渠道,实施校地共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美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理念。

      学院先后建设商洛市、诸城市等多个教授工作站,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主题,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帮农富农为目标,立足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指导和专业服务逐渐建立农村集体经济整村运营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探索区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打造新时代集体经济发展的样板,助推区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驶入全面提质增速的“快车道”。与晋州市签订院地合作协议,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强化双方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小院”落地晋州,为晋州市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缙云乡村共富学院”,全力支持缙云县打造“农业产业链富农山区县样板”,助推以缙云“五彩农业”为代表的共富实践。

      (董济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