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光明时评】提升县域医疗能力,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作者:叶福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02版)

      【光明时评】

      2023年,全国2062家县医院参加了县医院能力评估,覆盖全国98.6%的县域,其中有近六成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医疗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晒出的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成绩单”令人振奋。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和农村的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提升县域医疗能力,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也是我们努力奋进的方向。

      完善县域医疗服务网络、优化资源格局,当好群众健康的守护人。我国14亿多人口,有近8亿常住在县域,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关键在基层、在县域。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是广大人民群众寻医问药的“桥头堡”、基层百姓健康服务的“前沿哨”。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步伐加快,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推动县域医疗发展,应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老百姓真正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各地加快完善县域分级诊疗体系,强化分工协作,促进体系整合,努力构建起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地方融合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特别是,当前各地在加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着力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难题,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区域互认”,建立起医务人员“上挂下派”“医技互助”统筹调配机制,有力推动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健康服务,让“大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预防为主,强化基层”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在医防融合的大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医疗机构将成为预防先行的主要实践者,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预防干预、首诊、转诊、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陇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药都”之美称,在这里的县级综合医院,人们可便捷享受到针灸、火罐、推拿、小针刀、熏洗药浴、中医康复等多项中医药特色服务。各县级综合医院依托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康复中转化发展,促进“大健康”理念融合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此,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和全流程管理,多措并举,加强相关疾病筛查早诊和综合防治,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有机融合,医、养、康、护协同发力,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家门口”的获得感。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统筹各类资源为基层服务,会同中央组织部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工作,目前已经有148家重点帮扶医院达到了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其中有67家达到了三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近日,作为贵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成功为一位刚出生6天的婴儿做了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创造了该类手术的最小年龄纪录,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和价值的生动体现。据报道,贵州将建成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发达地区带来的优质医疗资源。

      同时,全国117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940个县的1496家县级医院,目前85%的对口帮扶县医院达到了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其中44%达到了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此外,还有超过8万名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在县医院支持工作,以县乡为重点,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人员培训等巡回医疗工作,把优质医疗服务直接送到人民群众身边。据统计,上海累计已有49家医疗机构选派医疗骨干和专家团队,深入云南开展帮扶工作,从梳理医院管理制度、推广适宜技术,到强化重点科室能力、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使受援医院诊治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当地群众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叶福林,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