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追寻思想之光 阐明真理力量

    ——评《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

    作者:孙来斌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11版)

        《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 陈曙光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陈曙光教授的力作《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日前推出,并入选2023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书在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的真理性、深刻体现“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开辟新境界”“为什么能实现新飞跃”“为什么冠名‘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引领世界大变局”“为世界贡献了什么”五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

      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和知名大学开展了多次“千年伟人”评选活动,马克思一而再、再而三地高票当选。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再一次将马克思推向了前台,马克思的智慧再次为西方有识之士所重视。马克思能够多次当选为“千年伟人”,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在于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价值。

      《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一书在前言“今天不能没有‘马克思’”、导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和结语三个部分集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的真理性。书中引用了多位西方学者的观点,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恒久生命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指出,现在的经济学家“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步马克思的后尘”……西方学者之所以也推崇马克思,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的许多科学预见已经并且还在被社会发展一一证实。

      马克思主义依然在场,马克思依然是我们的同路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走进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也要发展马克思,超越马克思。

      《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一书除去前言、导论、结语、后记,其五章内容分别是“新思想为什么能开辟新境界”“新思想为什么能实现新飞跃”“新思想为什么冠名‘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思想为什么能引领世界大变局”“新思想为世界贡献了什么”。可以看到,全书问题意识强烈,很多解读是作者的创新见解,且给出了有理有据的深入论述,读之让人信服。

      书中第一章简要阐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第三章“新思想为什么冠名‘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作出系统深刻的阐释。“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以“世纪”为尺度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个仅仅关乎“时间”的概念,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以理论创新的学术贡献以及改变世界的实践功效为首要考量的崭新概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于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这一伟大时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该书阐述了四个原因:这一思想创立于世界级的文明重镇——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这一思想的研究对象是21世纪最伟大的实践样本——中国样本;这一思想属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干形态——主流马克思主义形态;这一思想具有世界级的重大意义——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书视野宏阔,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全人类发展的角度展开。视角如此,内容上亦如此,第四章“新思想为什么能引领世界大变局”、第五章“新思想为世界贡献了什么”,都旗帜鲜明地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贡献。

      中国不断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直接指向当今世界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文化霸权、制度霸权等重大问题。书中讲道,中国方案包括一个总方案、一系列具体的主张和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元哲学层面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方案的理念形态、哲学基础、轴心原则,是总体性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形式是多维的、多样的,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外化为发展的中国方案、治理的中国方案、信任的中国方案、文明的中国方案、和平的中国方案以及制度的中国方案。

      《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是陈曙光近五年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呈现,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同时体现出鲜活生动的文风,思想性、学理性和通俗性兼具。读后深感该书是一部诚意之作,也是能够“温故知新”的厚重力作。

      (作者:孙来斌,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