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全球文明倡议:

    摒弃“小院高墙”,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图恩克·阿克考奇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0日 12版)

      【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在国际关系史上,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在胜利的狂欢中宣称新世界秩序的开始。弗朗西斯·福山便是沉浸在这种狂欢中的美国政治学家之一。1992年,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中表示,人类已经完成了意识形态演变,西方自由民主是全球治理的终极形式。在福山看来,美国的价值观、政治制度和历史是普遍适用的,这无形之中赋予了美国向外输出美式民主的“外交使命”。

      与之观点不同的另一位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则认为,历史并未终结,而是斗争的轴心随着苏联解体发生了转移。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抛出“文明冲突论”。他预言,历经数百年积淀形成的文化分歧,世界将出现比冷战时期更为激烈的冲突。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这种认为文明间缺乏交流、忽视历史上和平共处实例的观点,自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时代以来就在华盛顿甚嚣尘上。

    美国主导下的“震慑时代”与中国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这种由众多西方学者包装出来的思想体系便在美国的推动下,以血与泪的形式得到了展现。柏林墙倒塌后一个月,美国入侵巴拿马,暗示了一个新进程的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社会首次在电视上目睹了美国对伊拉克的导弹袭击。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继续在全球寻找新的敌人,并将这一进程推向新的“高潮”。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华盛顿主导的“震慑时代”在全球持续加剧。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为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提供了借口。美国通过输出“美式民主”,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所谓“阿拉伯之春”,不仅瓦解了这些阿拉伯国家的结构和发展进程,还让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利用权力真空找到了生存空间。

      今天,美国继续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文明之间散播敌对的种子。同时,通过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袭击来阻挠“两国方案”的实现。

      美国正逐渐丧失其作为世界榜样的地位,而亚洲悄然出现一个充满希望的发展势头:中国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与西方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他国不同,中国在五千年文明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规模翻了数十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发展奇迹。

      2013年,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服务自身经济转型的同时,也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筑起一个宏伟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欧亚大陆上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不同文明整合在一起。截至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为相关国家带来了42万个就业岗位。

    中华文明在外交中的体现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卓越领导下,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外交舞台上的展现愈发明晰。中国政府不仅持续巩固双边及地区合作协议,还前瞻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

      过去十年间,全球经历了多重严峻挑战,包括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美国推动的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及新冠疫情肆虐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各国的发展进程。面对长期困扰人类的全球性挑战,唯有通过改革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并推出创新倡议,方能破局前行。基于此,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减贫、粮食安全等八大关键领域,该倡议迅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有力地证明了西方模式并非实现经济繁荣的唯一途径。众多国家积极响应,加入了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而中国政府也宣布将加大对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并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这句话揭示了两项倡议之间的内在联系。2023年2月,中国外交部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中国坚持的安全不可分割、反对阵营对抗的原则,构成了其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核心立场。乌克兰危机一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表立场文件,重申各国及联盟应避免采取针对第三方的行动,同时提出了包括禁止使用核武器、停止单边制裁、保障粮食外运等在内的十二点倡议,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安理会中唯一未向冲突地区提供武器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推动欧洲安全新架构的同时,也在中东地区收获了全球安全倡议的首个成功案例。2023年3月,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在外交关系中断七年之后,在中国的斡旋下重启对话。两国决定恢复外交关系,并在签署协议后互开大使馆。随着伊朗驻沙特大使馆于2023年6月正式开馆,沙特随后恢复了自2016年起暂停的与伊朗的外交活动。同年9月,两国大使顺利到任。沙特与伊朗的和解步伐,为有关中东国家树立了典范。

    文明互鉴 共同发展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在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指明路径。

      与美国倾向于将不同文明置于对立面,并试图将美国体系强加于占全球人口88%的非西方世界的做法不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全球网络,旨在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摒弃“小院高墙”,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文明互鉴与和解。

      全球文明倡议不仅为拥有不同治理体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的国家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称霸、不参与冷战阵营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指导。文明的进步根植于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安全之中,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遵循的重要原则,全球文明倡议应被视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延伸和拓展。

      与中国一样,土耳其也是一个在独立战争中挣脱殖民枷锁,独立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国家。土耳其对多元文明融合的向往,可以追溯到其国父凯末尔的远见卓识。他曾憧憬:“一个新时代即将降临,它倡导和谐与合作,不会因肤色、宗教或种族差异而区别对待不同的民族。”他还说过:“我们必须将全人类视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每个国家则是这一宏大机体中不可或缺的器官,哪怕指尖之痛都会波及全身。”凯末尔也曾强调,人类有着共同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土耳其是能够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有所贡献的国家之一。

      (作者:图恩克·阿克考奇,系土耳其哈里吉国际时事传媒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