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走笔】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要“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新质战斗力是战斗力构成诸要素发生革命性变革所产生的新生战斗力,其中人仍然是最核心、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新质战斗力必然催生和呼唤新型军事人才。作为现代化军事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士队伍是部队中非常基础的骨干力量,是新质战斗力的兵员载体。打造新质战斗力增长极,就必须统筹军官、军士和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把军士队伍作为新质战斗力的重要支撑谋在先、抓在前,确保在未来高端战争中保持战略主动和竞争优势。
方兴未艾的新军事革命,使得作战空间由传统的陆、海、空、天、电五维作战空间向临近空间、极地、深空、深海、地下等领域发展。军士作为战争巨人的“神经末梢”,未来将更加活跃于物理域、信息域、生物域、算法域等战略新兴领域,必须前瞻谋划、超前布局和预置培养。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必将催生一大批信息化装备运维师、智能化装备操作员、无人化装备操控手等新型军士。新质战斗力的生成离不开保障力量的全方位支撑和集成,作战保障军士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通信、后勤、运输、卫生和装备维护,而是贯穿于现代战争情报、指挥、决策、杀伤全链路。新型军士队伍建设必须紧跟新质战斗力发展,加强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培养管理。
军士要更好适应体系对抗、智能杀伤、联合作战要求,保持敏锐的战场观察、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战场执行力和遂行任务能力,必须在思维理念上实现更新。一是科技认知力。学习理解现代战争指挥、保障、杀伤关键机理,对敌、我双方新型攻防手段和新型作战方式,做到科学准确认知。二是战场理解力。深入理解现代战争智能化、隐身化、超远程、分布式等作战形态,能够在现代战争视角下更加高效地向上传递情报、向前执行决策、向内编组管理。三是跨域协同力。适应指挥扁平化、作战体系化、打击高效化趋势,精通作战单元通岗专业,通晓相邻节点作用机理和联合作战链路架构,在未来联合作战中能够有效沟通、高效协同。
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武器装备作战运用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这要求军士深刻理解掌握新型武器装备原理机理,具备熟练操作、维护和战场应用能力。一是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快速获取、传输、处理、分析,融入信息化对抗体系,当好信息化装备的操作手和运维师。二是熟练使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情报筛选、目标识别、辅助决策等智能化应用软件。三是熟练运用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舰艇、机器人等新型作战无人装备的遥控操作、数据管理和载荷控制。
深刻把握新兴领域战略能力的实践要求,探索更新与新质战斗力生成相适应的军士教育训练理念。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铸魂与育人、理想信念与战斗精神高度统一起来,培养军士在复杂未知战场的政治定力、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紧跟高新技术变革、新型武器装备发展和部队作战编成变化,全面深化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推动军士基本战斗素养向新质战斗素养转变。抓好高新技术作战训练运用,广泛推行“网络+”“智能+”“兵棋推演”等训练方法,推动军士培养模式、方法手段创新发展。聚焦新兴科技领域,用好军地各方优势资源联合育人、开放育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士培养格局。
院校教育在军士培养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应紧前开展战略性新兴专业、变革性前沿专业筹备,加强专业交叉融合,推动专业建设逐步向无人化、智能化、颠覆性领域拓展,加快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军士职业教育体系。加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教学比重,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新质战斗力生成过程中的技术革新、装备更新、战法创新融入教学。增强教学的探索性、创新性、网络化和对抗性,把教学实践嵌入部队重大演训活动,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培养军士熟练操作武器装备、应对战场特情的能力,实现院校在新质战斗力生成中人才供给侧的作用。构建新质战斗力军士训练目标模型,加强专攻精练,重点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无人操控、任务规划、跨域联动和直达保障等能力。打通从个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训练路径,强化训练过程中的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军士训练融入联合训练体系,锻炼在未来战争中的洞察力、协同力和战斗力。
(作者:姬建春 作者单位:火箭军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