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陕西横山:

    腰鼓律动传四方

    作者:本报记者 李 洁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边 瑞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30日 10版)

        横山老腰鼓队员在黄土高原上豪迈起舞。 冯莉欣摄

        横山老腰鼓队员在窑洞前演出。吴静心摄

        横山老腰鼓队员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古堡表演。边瑞摄

      【山河遗珍】

      “九曲黄河秦岭山,伟大复兴向云端,锣鼓声声迎盛世,跟着党走大路宽……”6月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第九小学操场上,伴随着喧天的锣鼓,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斜挎腰鼓,手握鼓槌,弯腰跨步,腾跳蹦转,一个个有模有样,活力十足。

      素有“塞北边陲”之称的横山,是老腰鼓的正宗窝子,有“逢年必闹,遇节必舞”的传统,几乎村村都有腰鼓队,人人都能打腰鼓。

      横山老腰鼓是流行在陕北各地的一种“军旅秧歌”“胜利腰鼓”“吉祥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老腰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其产生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仲夏时节的陕北大地,万物丰茂,风光无限。在横山区南塔便民服务中心张存有地村横山老腰鼓基地,71岁的李成元正乐呵地接待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腰鼓爱好者。

      李成元出生于腰鼓世家,父辈都是周边赫赫有名的腰鼓高手,在父辈的熏陶下,他13岁就开始打腰鼓,练就了一身绝活,是横山老腰鼓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横山老腰鼓表演要求动作不仅要自然流畅,还要强劲有力,要把豪迈的那股劲儿打出来。”李成元表示,横山老腰鼓有很多武术动作,所以打出来才会很有气势。年逾七旬的他,至今依然可以完成劈叉、高抬腿等高难度动作。

      横山老腰鼓以原生态的打法著称,表演上通常以舞队的形式出现,有单人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等。舞队有伞头、鼓子手、腊花、丑角组成。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自由洒脱、场面穿插频繁。腊花含嗔带羞、舞步轻盈,与鼓子手形成配对,眉目传情,使整个舞队表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横山区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加大了横山老腰鼓的研究和保护,组织专家学者对横山腰鼓进行发掘、保护、扶持、整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传承人谱系,并通过活态传承方式,积极培育新时代横山老腰鼓传承人。

      “横山老腰鼓一定要打出咱们的气势,要豪气,打出精气神。”每隔一段时间,横山老腰鼓传承人曹闰茗便会走进榆林全市大中小学校园,除了为学生们现场表演,还耐心讲解腰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努力让“非遗进校园”向“非遗在校园”转变,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横山老腰鼓的文化氛围中。

      “2018年起,学校将横山老腰鼓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腰鼓课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榆林市横山区第九小学校长高娟介绍,目前,横山老腰鼓队员由开始的30人增加到80人,已经覆盖了每个年级的学生。

      腰鼓打起来,律动传四方。如今,横山老腰鼓已经走出陕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为最富有时代气息的群众性歌舞活动,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本报记者 李 洁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边 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