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四个关系”“三点启示”——

    “厦门实践”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李宏伟 张二进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9日 09版)

      【生态笔谈】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厦门市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范本,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为主轴主线,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探索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顺应人民期待、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36年来,当地坚持把最美的滨海空间作为公共产品留给市民和游客,书写了现代化海湾型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笔者认为,“厦门实践”的宝贵经验,主要在于科学地处理四个关系——而这,显然值得更多地方学习与借鉴。

      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生,以生态修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持续吸引高精尖企业入驻,全面优化海洋产业,在促进海洋“高颜值”转化成发展“高价值”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双提升,既充分体现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又深刻展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思维,提高海湾型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跨岛发展的进程中,厦门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指挥部”的形式调动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重点任务协同攻坚。进入新时代,当地对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促进海湾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筼筜湖治理创造出“引潮活水”技术,即通过建设西堤闸门和导流堤,利用自然潮差引西海域海水入湖,让一度与海洋隔断的湖体重新“拥抱”大海,把死水变活水,大大改善了筼筜湖水质。这种因地制宜创新的治理方式,使筼筜湖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之后,厦门又根据各海湾的特点,明确不同的生态修复和区域发展目标,“一湾一策”、多措并举,整体提升生态功能和空间格局,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现“山水海城”相融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多方参与,完善海湾型城市发展的“硬制度”和“软文化”。筼筜湖综合治理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有制度护航。根据实际需要,厦门率先制定并适时修订相关规定,将制度机制的长效性和时效性有机结合起来。从20世纪80年代末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到后来出台《厦门市筼筜湖管理办法》,再到实施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厦门陆续出台了10余部涉湖、涉海、涉地法规,为持之以恒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与此同时,厦门还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积极与国际海洋保护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开展合作,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的协同共促。

      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示范样板,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践行人民至上、绿色发展的时代使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其一,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到海岸带综合管理,厦门始终“把最美的沙滩留给人民”,36年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无论是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海湾型城市治理格局,还是坚持“山水林田湖海”是生命共同体,推动系统治理、整体修复,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民生观。

      其二,厦门针对被污染的水体、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污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开展治理,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观念。例如,筼筜湖综合治理贯彻“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注重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再如,在海湾整治工程中,当地根据每个海湾的特点明确不同的修复目标,做到“一湾一策”,从而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以上,从不同维度体现了厦门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上的方法论创新,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三,通过完成多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厦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探索开展蓝碳交易,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成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示范。“厦门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修复,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完全能够可持续地良性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筼筜湖综合整治工程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评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工程,进行全球推广示范。2023年,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出席了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像厦门这样在海洋治理方面领先的城市,需要在面对全球海洋环境挑战时起到带头作用。”至今,厦门已成功举办18届国际海洋周活动,累计吸引130多个国家和5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的海洋各界代表参加。

      显然,今日之厦门,已成为全球海湾型城市以高水平生态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正在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李宏伟 张二进,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