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水润三秦 兴业惠民

    ——陕西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闫槿 孙晶晶 李洁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02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陕西,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画卷。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千百年来,人们依水建城,伴水而生,创造了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陕西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挑战。

      “善治秦者先治水”。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导下,陕西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水和谐共生、依水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的陕西实践谱写了新时代华章。

    人水和谐打造绿色空间

      夏日傍晚,在陕西西安渭河滩区的西安湖旁,不少居民正在绿道上悠闲散步。沿着干净的步道漫步到湖边,只见水域辽阔、芦苇摇曳,不远处还有水鸟飞翔,好一幅恬静悠闲的生态美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多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砂石坑草滩。

      “草滩有‘三宝’,蚊子、苍蝇、草。”渭河生态管理中心干部王宜军用曾经流行在当地居民口中的顺口溜,高度概括了渭河滩区治理前的模样。2008年,西安渭河治理的号角正式吹响,砂石坑被湖水充盈,西安湖由此形成。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湖中的碧水完全是从附近草滩污水处理厂流出的“再生水”,实现了再生水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双赢。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介绍,“再生水”也称中水,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的非饮用水。“2012年以来,西安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9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以上,实现了量和质的双跨越。”魏鹏说。

      在陕西,“再生水”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冲洒道路、公园湖池补水、工业冷却等方面,不仅为城市“解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为构建优美的生态景观、推动形成人水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提供了保障。

    节水灌溉促进增产增收

      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陕西延安洛川县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灌溉示范点,苹果树整齐排列,一个个套在袋子里的苹果挂满枝头。树下,水一滴滴从铺设的管道中沁出,滴入土壤,为苹果的生长持续补充养分。洛川苹果个大、色艳、皮薄、味美,颇受市场欢迎。节水灌溉为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前旱季的时候,果树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苹果长得慢,产量也不高。政府免费安装了滴灌设备后,苹果的产量由每亩的4000斤至4500斤增长到5000斤至5500斤。”果农张成阳告诉记者。

      洛川县水务局副局长郝明星介绍,以前这里都是“靠天灌溉”,现在苹果种植采取滴灌工艺,每亩灌溉用水由30立方米减少到15立方米左右,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升。同时还节约了人力成本,一个人15小时就可完成百亩园区的灌溉施肥。

      不仅是苹果,节水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果农的生产生活。陕西宝鸡眉县石头河水库灌区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内,栽种了猕猴桃、草莓等多种果品,均采用先进滴灌、倒挂式喷灌微喷头节水技术。

      “猕猴桃是喜水作物,在猕猴桃的种植过程中,喷灌比明渠灌每亩节水45立方米,浇一亩地要比明渠灌便宜近20块钱。”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灌溉科科长李宗强告诉记者。

      如今的陕西,节约用水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9.2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2.3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9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9.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33,用水效率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水土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土高坡》,唱出了黄土高原曾有的苍凉。黄土高原曾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陕西榆林绥德县有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典型的地形地貌,历史上这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沙地。

      “如果能在这里把泥沙防住,对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大有帮助。”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优化布局工程项目办副主任李智广介绍。抱着这个信念,榆林水利部门创造“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第一道防线,在梁峁坡地上,以修水平梯田为主,结合草田轮作,适当发展果园,改变地形,改良土壤,制止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线,在沟谷坡地上,以营造灌木林为主,发展用材林和人工牧草,增加植被,稳定沟坡,防止冲刷;第三道防线,在沟谷中,修筑以防洪、拦泥、生产相结合的大、中、小型淤地坝。用句俗话来说就是“头顶戴帽子,腰间系带子,脚底穿靴子”。“三道防线”综合治理,大大减少了向黄河输送的泥沙量。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榆林全市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1701.5万亩,占全部沙化土地的93%,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60%。今天的黄土高原重新披上了一身新绿。

      陕西,在厚植水土保持生态底色的同时,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本报记者 訾谦 闫槿 孙晶晶 李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