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铜仁: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讲述人:贵州省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万钎有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07版)

        环卫工人在贵州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河中州段清理垃圾。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炎炎夏日,若是来梵净山旅游观光,不妨再到山下的铜仁市区走一走,欣赏一段沿江风光,感受几缕夏日清凉。你看,这蜿蜒流淌的碧水,绿树成荫的步道,再加上润物怡人的气候,真是巴适得不得了。

      铜仁市区在锦江的怀抱中,这条江既是铜仁的“母亲河”,连通着洞庭湖和长江,更是调节区域气候的关键“法宝”。过去,由于上游山区降水集中,加之工业发展和植被破坏,江水常会混着泥沙、漂着杂物,看着让人心疼。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经济社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如今锦江长年保持Ⅱ类水质,可以坐看一江清水向东流,细细欣赏一幅“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妙生态画卷。

      梵净山间,云雾缥缈,生机勃勃,是避暑的好地方。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66.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稳定在97%以上,优良的生态成了应对气候灾害侵扰的“绿色屏障”。

      近年来,我们在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的同时,做好“降碳”“减污”工作,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成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亮点。“卖空气,也能赚钱。”生活在梵净山脚下的村民感慨道。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我们将以建设好气候适应型城市为契机,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尚文超、王晓樱、王冰雅、宋喜群、高平、王潇、陈冠合、吕慎 本报通讯员 金永成、李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