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衡阳师范学院:扎根基层沃土 厚植教育情怀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本报通讯员 陈灿灿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08版)

      音乐声在群山环绕的妙溪小学响起——敲打着架子鼓,弹奏着吉他,手持麦克风沉浸地歌唱,这个由8个孩子组成的摇滚乐队自信大方地在舞台上表演。宁丹在台下微笑倾听。

      宁丹所在的妙溪小学是湖南省衡阳县岣嵝乡最偏远的一所山区小学,全校共32名学生。宁丹和音乐教师一起在学校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带着大山里的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想。

      宁丹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2018年,他回到家乡衡阳县岣嵝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家乡有需要,我就回来了。”宁丹说。

      作为湘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师范学校,衡阳师范学院有师范类专业18个,在校师范生8000余人。多年来,衡阳师范学院一批又一批师范毕业生像宁丹一样选择回到乡村,接续托起山里少年的梦想。

      如何激发学生扎根乡村教育的责任感?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晓飞说:“深入乡村学校实践是一个重要抓手。近几年,我们通过顶岗实习、乡村支教、课后服务等系列举措,厚植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

      自1999年“升本”以来,衡阳师范学院共培养师资3万多人,70%以上的师范毕业生选择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

      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18日,衡阳师范学院2024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举行。校长刘子兰寄语即将走向三尺讲台的师范毕业生:“扎根基层教育沃土,淬炼别样精彩人生。”

      衡阳师范学院2024届毕业生石晋华来自湖南省洪江市龙船塘瑶族乡。毕业离校后,他将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说:“我愿回到那里,为更多的孩子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本报通讯员 陈灿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