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把光明日报如何培养和陪伴我成长的一些感人故事讲出来。这不仅仅是讲述我个人和光明日报的情缘,更是讲述一份党报如何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团结、激励一代知识分子不断成长进步。我只是其中一员。
从1996年到2024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光明日报》对我报道的稿件加起来,一共有117篇。另外,报上还发表过我创作的作品60多件。这些稿件中,有我撰写的与季羡林、费孝通、顾毓琇等知名专家学者的交往中被他们的学识与品质感动的故事,也有我发表的文艺观点。2008年以来,我呼吁书法进课堂、文化扶贫要送真情等政协提案,每每最先得到光明日报的响应。2023年,我还参与策划了光明日报关于素描问题的讨论,开展学术争鸣并发表长篇文章《绘事新素:构建中国式素描新体系》。我多次为光明日报撰写与全民美育相关的文章,其中《理论》版发表的文章《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网络转载阅读量近千万,这既表明了美育受关注的程度,也展现了光明日报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刊登过我的雕塑作品,而我的《老子》《睡童》等作品获奖时,光明日报也总是第一时间报道,这样的支持与鼓励让我非常感动。
为了光明日报越办越好,我提两个建议:一是继续加强与知识分子的联系与互动,宣传各界知识分子奋斗与奉献的事迹。二是开设新时代美育专栏,发表美育观点,共享国家美术经典,提高公众的审美素养。
(本报记者 尚文超、刘梦、方莉、方曲韵、赵斌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