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教育推陈出新 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10版)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按照“新文科”建设要求,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教育部课题“新闻学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新闻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之路。

    培根铸魂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

      学院在遵循专业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开启高校与政府、媒体、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通过虚拟教研室将内蒙古地区高校与区外高校及新闻单位连接在一起,共同打造开放式研究性教学组织,开展研讨论证及案例分享、讲座沙龙,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快捷沟通,方便资源共享,推动跨院校专业共建和跨行业校媒合作。

      学院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借助虚拟教研室和线上资源,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动,开展“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共上一堂马新观大课”“马新观教学名师云课堂”等活动;通过校媒合作,借助“双千计划”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邀请50余位新闻人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开卷有理,马克思靠谱”“好记者讲好故事”等电视台节目录制,激发职业理想,树立担当意识。

    跨界合作 聚合资源共育人才

      学院坚持“部校共建、院媒协同、实践育人”,创新跨界合作机制,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多家新闻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聚合政府、业界、学界优势资源,长久合作,共育人才。

      自1995年以来,内蒙古大学先后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社等20余家媒体单位和政府部门签署协议,共建共管实习基地,联动培养学生;2015年,学校与内蒙古日报社共建融媒体实验室,共研孵化融媒体产品;将新闻学专业纳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计划,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中心合作成立“大数据舆情智库暨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腾讯等公司共建新媒体学院;与字节跳动、百度网讯等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度实践机会。学生制作的数据新闻产品《6分钟带你看完7000年人类文明兴衰》入选腾讯新媒体研究院“知数”优秀作品榜。

      2019年,学院与大数据分析服务供应商北京清博智能科技、上海蜜度信息技术等公司在信息搜索、实验室升级等方面资源共享,为数据挖掘、舆情研究等课程提供教学服务。

    实践教学 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学院创新实践教学,加强学生采写、编辑、评论、策划等能力的同时,打通与计算机、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壁垒,培养学生适应大数据时代对“文科+理科”“技术+艺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实验室实验与媒体实习对接,建立进阶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课堂+实验室+工作坊”的方式,以及案例式、现场式、任务式等教学手段,形成循序渐进、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主题化。根据国家战略,学院开展“红色追寻”“生态治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新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范长江行动内蒙古行——走进敕勒川草原”等采访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区情,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化。2021年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内蒙古中心开展“新锐青年说”“我来当主播”等活动,学生以项目制方式完成报刊编辑、新闻播报、视频拍摄等;与媒体合作开展“新闻学子重走长征路”调研采访活动等。

      赛教一体、以赛促教。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推动实践教学多元化发展,2019年至2021年屡获各级各类奖项。

      学院鼓励师生共创工作坊,如“汤计典频工作室”“新媒体创意工作坊”等,将理论学习与新闻实践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近两年,内蒙古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学院将继续坚持政产学研协同联动育人思路,将人才培养置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之中,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