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04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2年以来,甘肃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增速居全国第2位;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光彩,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标志着甘肃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广阔前景。

      6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介绍:“新征程上,我们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章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甘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具体就是围绕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大行动,重点做了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五量’文章。”任振鹤说。

      在盘活存量上,甘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批“老字号”正成长为根基稳固、枝繁叶茂的“产业树”,“十四五”以来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9家。

      在引入增量上,甘肃大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央企连续三年集中签约,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投产。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提高质量上,甘肃集聚兰州大学和中科院“一院三所”等优质科创资源。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在重离子物理、生物医药、冰川冻土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在增强能量上,甘肃将县域分为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五种类型,着力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和生态大县。

      在做大总量上,甘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2023年经济总量达1.18万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九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抓机遇。深入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找准定位、放大优势,更好地把国家政策转化为发展实效。二是强筋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三是作贡献。把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结合起来,在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更好地体现甘肃担当、展现甘肃作为、贡献甘肃力量。”任振鹤说。

    绘就美丽甘肃锦绣画卷

      甘肃生态符号比较多,最主要的可以用山、水、土来概括。甘肃省副省长雷思维介绍:“山就是祁连山,它滋养了河西走廊的绿洲,阻挡着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的汇合和南侵。水,就是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肃的黄河。土,就是黄土高原。”

      近年来,甘肃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天大的事”来抓,全力绘就美丽甘肃锦绣画卷。

      用心守好“一条河”。全面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启动实施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重大的生态工程,扎实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甘肃段的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标准。

      用心护好“一片绿”。建立了全域保护常态化监管监测机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指数增幅达10.88%。力争到2030年,全省67%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全力打好“一场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空气清洁行动,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环境质量管控,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甘肃的省会兰州市,从曾经的“卫星看不到的城市”走向了“兰州蓝”。

      “我们将继续发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精神,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让陇原大地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把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雷思维说。

    让更多游客感受甘肃独特魅力

      甘肃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都是热门打卡地。今年3月以来,“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更带动了甘肃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介绍,下一步,甘肃将在三方面持续发力,把资源大省打造成文旅强省。

      一是让资源“活”起来。甘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我们坚持一流资源、一流开发,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的内涵底蕴和时代价值,让更多游客感受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二是让业态“多”起来。近年来,甘肃在“文旅+”上衍生出了很多业态。“我们将坚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吸引更多人来甘肃享受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三是让消费“热”起来。淳朴厚道、热情好客,把最好的留给客人,是甘肃人的内涵和品格。“我们要把这种内涵塑造好,把这种品格传承好,让甘肃文旅的‘烟火气’更旺,让甘肃文旅的‘人情味’更浓。”

      再过几天,甘肃将举办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下半年还要举办敦煌文博会。张锦刚说:“欢迎各方朋友走进甘肃,先来一碗天水麻辣烫,再来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品味热辣滚烫的特色美食,体验‘如意甘肃’的万种风情。”

      (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