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奋楫向海 激活蓝色基因

    作者:孙军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2版)

      【文化流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明确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连云港,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有着独特的海洋气质和悠久的丝路基因,天然向海。当前,连云港正站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新起点上,奋楫向海,向海图强,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成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以海立市,连云港有着独具特色的海洋气质。连云港古称“海州”,7000至6000年前周围是一片海湾,便是《山海经》记述的“东海之外之大壑”。后因气候变化、黄河夺淮入海、板块碰撞造成地壳上升等原因,形成今日之版图。连云港孔望山的摩崖石刻,早于敦煌200余载,与将军崖岩画并称“海州二刻”,见证了佛教文化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我国,也孕育了连云港长达两千年的山海文明。这一文明交融的历史脉络,凸显了连云港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互鉴中的历史价值。赵朴初先生诗道:“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山海相拥、崎峭与开阔相呼应的花果山仙境,为隐居云台山的吴承恩和寓居板浦的李汝珍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成就了《西游记》与《镜花缘》两部浪漫主义经典巨著。海州古城、凤凰古城、三星山石刻以及徐福宗祠等历史遗存和丝路、西游、淮盐等多元文化,承载着丰富的连云港海洋历史信息与基因,是海洋文明与内陆文化交融的鲜活见证。海洋文化也成为连云港独具魅力的文化纽带和发展引擎。

      以海兴市,连云港承载着悠久的丝路基因。自连云港出发的徐福东渡比哥伦布、麦哲伦早了1700多年,标志着我国早期航海与对外交往的开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连云港的海州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的重要起点,连接亚非欧,途经百余国,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自徐福东渡为起点,至秦代的港口雏形,再到元明时期“淮口巨镇”的繁华,直到今天“一体两翼”大港组合格局的江苏省唯一深水海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的重要起点,丝路基因已成为连云港鲜明的文化底色,为世界海洋文化交融注入了活力。目前,连云港已成长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正在加快建设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依托丝路文化共通共融,扩大东西双向文化交流通道,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以海强市,连云港打造现代化的海洋经济。因海而生、枕海而进,为连云港人注入攀山赶海的勇气。连云港始终奋楫向海,不断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向海洋强市的现代化跨越。一是聚焦发展海洋经济优势领域,巩固扩大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高水平打造重点园区平台,引导海洋高端装备、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特色领域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二是创新激活海洋产业发展动能,营造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深海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方向,形成关键核心材料部件、设备系统供给能力。充分发挥江苏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院所创新驱动作用和人才支撑作用,建好用好一系列重点涉海科创平台载体。三是培育壮大海洋重点骨干企业,围绕重点海洋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招引有品牌影响力和有竞争力前景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支持鼓励海洋优势企业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链主企业、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培育一批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四是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海洋城市,深入推进“城市东进、拥抱大海”,深化港产城海融合发展。打造活力新城—滨海小镇—魅力渔村多层次滨海特色城镇带,围绕“百里蓝湾”“海滨明珠”“西游胜境”,全力打造山海交织、港城相依的沿海生态风光带。弘扬海洋文化、传承海洋精神,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海、岛、港、城”国际滨海文旅城市品牌。

      (作者:孙军,系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