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引领推进“新文科”建设 特色发展赋能新人才培养

    作者:范祥涛 徐以中 左彤云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09版)

      近年来,在国家“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强化学科引领,凝练发展特色,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新文科”建设新体系,建立科研与教学互促机制,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一流的本科和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服务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学校实现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提供优质外语资源支撑。

    学科引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始于1952年建校初期的公共外语教研室,1988年始建英语专业(民航业务),2005年5月成立外国语学院。学院70余载砥砺奋进,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英语专业获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

      外国语学院秉承“学科引领、强化特色、服务学校、和谐发展”的建设主旨,基于学校“文科提升工程”,依托优势学科,实施“人才培养:学生外语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师资队伍:教师教育教研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研究: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提升工程”“社会服务:外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4个子工程,强化外语学科建设,凝练发展特色,打造新型学科,以丰硕的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培养行业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复合型一流外语人才,以一流外语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

    协同育人 培养“外语+”高素质人才

      为协同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学院打造“两平台两载体”,即思政育人平台、校企实践育人平台、特色文化育人载体、心理健康育人载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职业素质训练营,创建本科生导师制和企业导师制,提供个性化的生涯指导,培养出众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三航”特色鲜明的“外语+”高素质人才。

      强化专业能力。学院在原民航英语方向课程体系基础上,在全校开设国别和区域方向的英语微专业,新建英语(国际组织/涉外法律/人工智能)复合人才培养创新班,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拓展课程深度和广度,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强化赛事牵引。学院以专业赛事牵引专业能力提升,组建专业教师赛事指导团队,自主建设赛事品牌,定期开展日常赛事辅导,精心组织校级选拔,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强化国际视野培养。学院基于学科背景,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交流项目、邀请外国知名教授来校开展讲座交流、聘请外教进行专业必修课授课等方式,为学院和全校人才培养提供国际化学习交流平台。

      强化协同育人。学院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通过班主任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共同发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以充分发掘其潜力。

    放眼国际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波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热那亚大学签署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连续3年获校级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计划立项,与华沙大学签署院级合作协议,为开展联合办学构建稳固平台;与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坎特伯雷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本科教学国际化水平。此外,学院与希腊克里特大学进行国别区域研究交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热那亚大学和白俄罗斯莫济里国立师范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招生培养项目。

      聚焦未来发展,为适应航空工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建设系列高层次精品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学科平台,进一步探索并实践“新文科”人才的培养路径,积极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   

      (作者:范祥涛 徐以中 左彤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