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科技领先一步 产业领先一路

    作者:本报记者 张胜 苏雁 杜倩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04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超级工厂”内,每105秒,就下线一台重卡柴油机;数智中心里,生产全程尽收眼底、掌握在手;低(零)碳产业园,绿电直供、数字赋能、内外联动……

      如何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既迸出火花,又结出果实?江苏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在无锡江阴市的兴澄特钢公司,记者对炼钢厂“傻大黑粗”的印象,彻底被颠覆——

      这是全球特钢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工厂数智中心显示屏上,上千个变量构成的计算模型,控制着高炉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将固态、液态、混合态的材料精准冶炼,实现智能感知、智慧控制。

      “原本要到现场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通过远程监测诊断,就能实时异地解决。”兴澄特钢副总经理张宏星说。

      在盐城滨海县,不起眼的阀门里,隐藏着了不起的科技力量。走进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一排排数控车床整齐排列,机器手臂翻转腾挪,进行着一系列“规定动作”。

      公司总经理韩文豪告诉记者:“已经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公司生产流程各环节,智能应用场景达12个;同时,建立环境能耗管控系统,做到生产全要素管控、产品全流程溯源。”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喜“新”厌“旧”吗?江苏多地因地制宜,用实践证明:传统产业转型转得好,也是新质生产力。

      “江苏开展‘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逐群逐链编制行业实施指南,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上云和主要生产设备数字化‘三个全覆盖’。”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萍介绍。

      戴上一副特制AR眼镜,职场“小白”就能化身行业专家?在苏州昆山市的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记者“邂逅”了一段“天涯若比邻”“一人顶多人”的奇妙感受。

      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创新中心的企业之一。为什么要把“家”安在这里?公司总经理石富义答得干脆:“昆山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这里离客户更近;同时,自己也能成为产业链上的一环,不断推出新产品。”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这个产业园的魅力所在。

      “我们把相关的企业集聚起来,做到‘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推动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实现产业化。”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介绍。

      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既有链上重点企业创新产品的衔接与转化,也有政府相关部门产业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更离不开科研院所创新研发的托举和加持。

      听!一个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不光提供平台支撑,还为企业成长链接更多资源。”走进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一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从概念验证、样品生产、小批量出货的全流程成长空间。

      “研究院组建起专业的市场团队、财务团队、仓储系统等,当起了‘超级经纪人’,让初创企业心无旁骛搞研发,推动产品更快走向市场。”执行院长李侠说。

      瞧!种种务实管用的妙招,让创新资源和产业需求更好匹配。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探索的“众筹科研”,解决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拨投结合”,促成果转化;面向中小企业专项升级发展需求,由企业出资、研究院出人出技术,俯下身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从最初的“相望”难“相见”,到如今的“相知”又“相守”,产业链与创新链,在江苏这片热土上,共融共舞。

      在无锡高新区,6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正加速推进,“5+N”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着力构建;空港经开区先后建立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空港分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合作,建立了创新中心和异地孵化器。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高新区实践中形成,并显现出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说。

      走进位于盐城射阳县的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仿佛置身绿色发展的“世外桃源”。风光储一体化路灯、光储充一体化车棚、零碳巴士……还有全球最大全尺寸叶片检测平台,绿电消费为主的园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正在建设中。

      传统产业向新而行,新兴产业与时俱进,未来产业加紧培育。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只有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在哪里’‘成果如何用’等问题,才能更好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所所长刘向丽说。

      科技领先一步,产业领先一路。如今,江苏正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走在前、做示范”的具体行动,培育更多创新之火、科技之花、产业之果,在高质量发展中搏击风浪、勇毅向前。

      (本报记者 张胜 苏雁 杜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