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构建“外交话语学”知识体系 培养高层次国际传播人才

    作者:杨明星 李文竞 赵玉倩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03版)

      郑州大学外语本科教育始于1960年成立的外文系,现有英语、俄语、日语、德语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生教育始于1986年获批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现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2019年以来,为助推外语学科转型发展,郑州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推动外语学科与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外交话语学”知识生产、学科创建和人才培养,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高层次、标志性的成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外交话语学”先后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新文科”教改项目、河南省重点学科及“双一流”高峰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

    建构外交话语学学科体系

      学院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智库工作和文化传承的一体化发展,为讲好“中国外交故事”提供学科和人才支撑。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立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伟大实践,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新颁布的外语学科五大方向及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外交学、翻译学、传播学等跨学科视角,构建包括外交语言学、外交翻译学、外交传播学、外交文学和区域国别外交话语研究在内的“五位一体”学科体系。其中,外交文学叙事资源涵盖外交诗学、外交叙事学和外交美学等,被列为重点发展前沿学科方向。

      同时,学院全力打造外交话语学一流学科平台。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外交话语权研究的学术机构,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咨政和传播为一体的多功能省级学科平台。先后入选河南省特色智库、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新型品牌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省级创新团队,获得外交话语方向的省级、国家级招标课题和科研成果奖20余项,在智库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家、地方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外语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交叉融合

      学院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引领,推动外语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引导师生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外文原著,把马克思主义译传思想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课堂、编入教材、写入论文,促进外交话语学知识创新和教学改革。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领军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外交话语体系研究》,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阐释和系列学说,为外交话语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学院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国际化特色党建品牌,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中国外文局“学党史译党史讲好党的故事”优秀案例。其中,党建对外话语建设项目“译桥飞架中外”包含“异语同声”“剧说党建”“党建译展”3个板块,旨在用外语金句讲好红色故事和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实施“译立中原,交汇中外”的“翻译河南”工程,重点推出“红旗渠”“焦裕禄”等系列党建文献外译精品。

    构建贯通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学院积极构建外交话语学“本科—硕士—博士(后)”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专业型、公共型、外籍类三种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面向外语学科内部,培养高层次外交话语人才;面向全体在校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外语+国际传播”能力的公共外交人才;面向来华留学生,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并精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外籍人士。

      学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先后获得对外话语领域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5项,教学成果奖3项,一流课程12门。开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精英人才班,建设好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创新实践基地。围绕外交话语学五大方向,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外交话语与中国叙事”等系列课程,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外交话语学教程》等相关教材。

      学院加强政校合作,推进产学融合,与中共河南省委外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协同推进外交话语学的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定期举办全国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国际组织工作坊、模拟联合国等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各类对外交流活动。

      未来,学院将继续高质量发展外交话语学,全面建成与之相配套的育人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精心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积极创建国家级学科平台、科研基地、教学团队和高端智库,为国家培养多语种、跨国别国际传播拔尖人才。  

      (作者:杨明星 李文竞 赵玉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