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内涵式发展

    作者:时家贤 裴雨墨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9日 03版)

      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推进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针对性与实效性的迫切需求,也是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的关键举措。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 课程建设过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内容支撑,围绕育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探索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

    围绕育人目标 提升理论亲和力

      学院大力推进“一课一品”建设活动,为“原理”课程确立了“与经典对话 与时代同行”的读书备课制度,将“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相结合、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旨在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化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与课程规划,形成一套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原理”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以人类社会现代化为切入点,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历程;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特色;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出发,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全新教学体系有效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适应性,帮助学生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

    融入伟大成就 提高教学吸引力

      学院积极开展“乡村振兴走基层”“科技魅力企业行”等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深切感悟现实生活的变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教学水平。学院积极推进“原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紧密结合校园生活与学生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师密切关注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等领域最新成果,将其融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论述,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的精髓要义。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教师精心选编优秀纪录片中的百姓故事作为教学素材,以生动鲜活的事例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院精心组织系列教学培训与教学心得分享活动,提升教师教学素质,推动教学理念与方式创新。在“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积极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做到课前有准备、有思考,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家乡的变化,分享个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体会,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理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育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通过“图说中国”“数读中国”等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拓展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实效

      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将专题式教学确立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原理”课程采用专题式教学,增设“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与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等教学专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与哲理,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教师定期组织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思考。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贡献智慧。

      (作者:时家贤 裴雨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